花驼村全景。 刘学维王邯州摄
□记者 黄涛
有这样一个群体,在万千家庭还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新春佳节之际,他们已经拿起生产工具,奋战在改变落后面貌的劳动之中;
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了支持搞旅游开发,以平均67岁的高龄,每天一把锤子、一把錾子形影不离,用勤劳的双手凿出了通往幸福的“天尖”路;
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了让石山、荒山变成绿水青山,持续帮助景区搞绿化,3年多时间过去,近百万株树木发挥出巨大涵养水分作用,让干涸多年的桃花涧流出了汩汩清泉;
有这样一个群体,坚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大年”里举办座谈,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加紧制定家乡发展计划;
有这样一个群体,准确落实全市“两会”精神,围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发展目标,苦干、实干加会干,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
这个群体就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大山深处,世代居住在陶泉乡花驼村的父老乡亲。
近年来,花驼村村民不等不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牢抓住天保寨旅游景区开发契机,撸起袖子加油干,搞绿化、修山路、建景区……在把光秃秃的石山、荒山建成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
旧貌换新颜村民喜迎春
在磁县陶泉乡太行深山区,有一个幽静祥和的小村庄,名为花驼。这个小村庄坐落在古兵寨——天保寨的半山腰处,占地50余亩,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旧时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下的西韩沟村。该村平均海拔700余米,是磁县地势最高的村落,俗称“天尖村”。2013年,因有古石村、古石寨和众多古石庙等丰富文化遗址,花驼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时光荏苒,这个古石村有没有变化?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石头房屋、石头街道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大年初四,是新年走亲戚的日子。当天下午,邯郸日报社和邯郸广播电视台联合组成的“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一行8人,进入古村落一探究竟。
进入花驼村,必需经过陶泉乡西韩沟村。从这里乘车不到5分钟,就来到花驼村口,传说中的羊肠小道早已不见了踪影。据同行的磁县工作人员介绍,2000年时,花驼村有了第一条公路,当时路窄只能通过一辆三马车。后因年久失修路况差,一台拉货的拖拉机都上不了山。新修整的道路加宽到了7米多,3000米长的柏油路可以轻松并排通过两辆汽车。
还没到村口,阵阵喜庆的锣鼓声远远传来。
进入花驼村大广场,浓郁的新年气息扑面而来:红灯笼高高挂起,彩色旗帜迎风招展,欢快的大秧歌舞动得人人精神抖擞。伴随锣鼓声,满面笑容的村民们饶有兴趣地观看着演出。
“这场演出,是花驼村专为迎接回家过年和走亲戚的人们准备的。”到花驼村看望岳父岳母的武安小伙杨连海说,这可是头一回,可见花驼村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过去的花驼村是灰色调的,房屋、道路像是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周边大山光秃秃的,见不到多少绿色植被。村里环境脏乱差,人也萎靡不振。”花驼村姑娘董媛媛说,现在村庄变化巨大,树越种越多、环境越来越美,人也变得精神了。
建设绿水青山“捧起”金山银山
在正对村口的一间宽敞明亮的玻璃房子里,有一群男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时而发言、时而争论、时而思考,好像在商讨什么重大事项。
经询问,这是村委会组织群众代表,利用一年中大家都有空闲的时间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今年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
“天保寨风景区开发为全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现在利用新年休息时间,请大家坐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多为村里建设出谋献策。”村支书郭书成说,花驼村地处天保寨核心区,要抓住全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中心发展目标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让花驼发展速度再快一些。
村民代表会确定了如下工作目标:加快建设军旅小镇、完成6公里长柏油公路建设、参加景区春季植树造林工作……
会议还决定,大年初五一大早,组织部分村民和回家过年群众,义务参加天保寨景区石窑沟水系水坝建设工程,全力配合景区搞好发展。
村民代表纷纷举手表示同意。老支书郭志银说,景区建设得好,老百姓就能守着绿水青山捧起金山银山,过上更好的日子。
初五一大早,凛冽的山风呼啸而来,但花驼村群众建设绿水青山的决心没有一丝动摇。大家有的拿锹、有的持镐、有的扛锤,步伐坚定地向石窑沟工程施工建设现场走去,和景区员工一起修建水坝。
据了解,天保寨景区石窑沟水系水坝工程位于花驼村山脚下。因为连年开展绿化造林,景区植被蓄水量明显增多,所以有了修建水坝的必要性。
“修建水坝蓄水,在美化景区的同时,要利用积水建设漂流滑道项目,为旅游休闲游客提供更多的游玩项目,为花驼村民提供更多增收渠道。”天保寨景区项目负责人索江涛介绍说,水坝项目造价100余万元,主要由景区员工和花驼村百姓共同完成,与请专业施工队伍相比,预计可节省30%的费用。
施工现场,衣着朴素的村民们仿佛忘记了新年的喜悦,挥汗如雨,全身心投入到艰苦的劳动之中。
参加施工的郭书成说,自景区开发以来,村民们积极参加修路、垒石堰、绿化荒山等工程。
景区员工不具备垒石堰技能,村里65岁以上有技术的老人全体出动,加入建设大军,垒砌石堰近5公里。
与景区员工共同植树造林,目前共绿化荒山3万余亩,植树近百万株。由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2018年夏季,干涸多年的桃花涧,喷涌出汩汩泉水。
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正在花驼一天天变成现实。
企业坚持绿色转型农民多了5个“钱袋”
什么样的动力,推动大山里的花驼村民全力支持景区建设?“这与申煤集团成立申美公司,走绿色转型之路开发天保寨景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郭书成回答说。
2017年8月,拥有60多年历史的地方国有企业——河北磁县申家庄煤矿整体退出煤炭和电力产能。随后,煤矿组建全资国有企业“河北申美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致力天保寨生态休闲度假景区的开发和打造。
花驼村山地面积占整个景区的90%左右,经过申美公司3年多大面积绿化,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升至90%。
申美公司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天保寨和花驼村内古民居、古庙宇进行修缮,累计修缮石屋石院15处,石街500余米,十八盘古道300余米,古庙宇、古道观6处。
截至目前,景区已完成沿线叠水瀑布、林间亭台、红色花驼、梯田花海、丹崖朝圣、云台览胜等8处景观带的打造,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
如今,天保寨景区被纳入“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休闲农业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列入《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资源型地区旅游转型工程,标志着景区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景区下步实现更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去年9月22日,天保寨景区开门试营业,直到国庆黄金周结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磁县周边地区及安阳、邢台等地游客也被吸引过来。景区内的电瓶车、中巴车全部投入使用外,又借了6辆中巴车接送上下山游客,才基本满足需要。仅运送游客一项,景区一天就赚了3万多元。
看到旅游产业快速兴旺,花驼村群众纷纷返乡创业,常住人口由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100余人。
申美集团董事长张玉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发掘资源,景区建设为花驼村百姓送去5个大“钱袋”:参加景区建设,村民在家门就可以打工赚钱;土地流转,百姓可以放下锄头做更多事情;出租闲置房屋,经济上有了额外进项;开办农家乐、出售山货,进一步加快致富步伐;入股景区游乐设施项目建设,致富前景更可期待。
“国庆节最后两天做餐饮生意,结果100元成本的面粉和蔬菜做成面条后,一天就卖了1000元。”老支书郭志银提起去年的经历,一直埋怨自己的餐饮生意做晚了。
今年80岁的花驼村老党员郭育家,在去年初就和老伴一起做农家乐。他乐呵呵地说,平均一个月赚个五六千元没问题。
丈夫在景区工作的索生莲,为了生活方便原本在花驼村买了房子自住。看到村里旅客越来越多,索性把庭院改成民宿,每个月都有近万元的收入。她说,目前已经有五六个外村人要到花驼办农家乐。
花驼村的群山在变美,花驼村的农民在变富。一幅绿色发展、产业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展现于世,曾经闭塞贫穷的山区小村庄在大踏步奔向小康、迈进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