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邯郸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邯发〔2021〕1号)主要内容进行了发布,并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
“十三五” “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邯郸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凤娥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市粮食总产连续九年达到100亿斤以上。
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创建了鸡泽辣椒、涉县核桃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18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了18件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9个省级企业品牌,建设了12个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建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中东部优质粮食、西部优质杂粮和中药材、东南部优质花生、东北部优质高效棉花、东部高效优势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
乡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22万座,农村街巷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常态化,村容村貌实现显著改观。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省级验收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全市培育规模经营主体9484家,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6684家,全市集体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389个,占总村数的81.49%。
“十四五”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文件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邯郸市“三农”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明确了2021年必须完成的任务目标,将各项任务具体化。文件共分六个部分、31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总抓手、两大转变、两个确保、四项重点、一个全面加强”。
一个总抓手,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两大转变,即:加快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农村向美丽宜居乡村转变。
今年,全市的乡村建设行动,着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县推进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年内改造卫生厕所15.68万座。持续推进农村街巷硬化提升,进一步提升硬化标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内外干净整洁有序。
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环、带、片”布局,主要包括环市主城区环城路外延、各县(市、区)主城区周边,京港澳、太行山等高速沿线、大运河文化带、红河谷旅游带,滏阳河、团结渠等河渠水系沿线和国省干道沿线及邯郸市特色产业带村庄等特色带;以及重点景区周边、省市旅发大会承办地周边及各县(市、区)确定的重点示范区片等重点片区,成线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年内新建成200个美丽乡村。
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优选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统筹规划、连片打造、突出特色,加快建设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年内,重点布局抓好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区,协调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两个确保,即: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完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
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李春波表示,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全面安排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组织开展全市违法占地“清零”攻坚行动和耕地“非粮化”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内新建3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坚决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扩大强筋小麦、优质谷子、甘薯、功能小麦等优质特色粮食作物面积。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建设中东部百万亩特色优质蔬菜产业带,年内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抓好华裕蛋鸡、馆陶牧原等10个超亿元项目,扶持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年内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四项重点,即: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全市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今年,邯郸市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分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重点实施“721”工程,以抓大方为重点,着力打造7个5万亩示范区、打造20个万亩示范方、打造100个千亩示范点,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二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推进10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重点推出2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深化与中国农大、省农科院等京津冀优势科技资源合作,积极推进京津冀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在邯郸市进行中试、就地转化和率先推广。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重点做好棉花、花生、谷子、薯类、大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力求新的突破。
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5000家以上。加快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档升级,全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3800家。
一个全面加强,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文件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体系,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建立县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三农”的责任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
二是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充实力量、完善机制、改进工作。
三是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体系。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重点保障领域,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确保到“十四五”期末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到50%以上。强化乡村振兴建设用地保障,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不少于1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四是健全乡村振兴督导考核制度。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注重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县乡党政领导干部,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记者张红军 邢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