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龙(右)和同事到药店检查。
张静龙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张静龙获得的荣誉勋章。
□记者 李明英 文/图
淇滨区有这样一位党员、退伍老兵,他叫张静龙,今年38岁。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救援官兵中的一员,侦察兵出身的他自告奋勇带队到四川彭州回龙沟“死亡之谷”营救被困群众。在部队服役期间,他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2008年,他还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八一建军节前夕,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从军故事。
多次获“优秀士兵”称号
初见张静龙,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沉稳、干练,举手投足间还保留着军人特有的气质。张静龙老家在浚县小河镇,2000年,18岁的他选择参军。“那时候我家有个亲戚就是军人,有一年他回家探亲,穿着军装的他对我说好男儿就应该去部队,我就动了参军的心思。”张静龙说,和家人商量后,他2000年年底去了济南服役。
初到部队,正值军区举行侦察兵大比武,张静龙被领导选中参加。作为一名新兵,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每天负重跑5公里、射击、格斗……面对一系列艰苦训练,让体重只有50公斤的张静龙打了退堂鼓。“训练太苦了,好几次我都想当‘逃兵’,我还给家里打电话说想回家。”张静龙说,他的训练状态也被部队首长察觉到了。
“静龙,你想想自己为啥要来部队?”首长问。“我不能辜负大家,也不能给家乡丢脸。”张静龙说,和首长一番谈心后,他彻底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接下来,他很快适应了部队的生活,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技能,每次都能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并于参军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2003年的一次抗洪救灾中,张静龙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此后,他担任过训练科目教练员、班长、代理排长等职务,并多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勇穿“死亡之谷”,救出被困群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张静龙所在的部队接到驰援灾区的命令。当天,他便随部队乘坐火车赴灾区开展救援。
“我们部队负责四川彭州的救援工作,到成都后,我们往指定地点前进,一路看到多处房屋倒塌,场面很惨。”张静龙说,看到灾区满目疮痍的场面,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暗下决心,尽己所能救助灾区群众。
当年5月15日,有群众反映彭州回龙沟山顶有人员求救的信号。回龙沟与汶川直线距离仅8公里,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曾组织专业救援队进入,但途中造成一死一伤,自此该地被群众称为“死亡之谷”。“连长,我是老兵,有攀爬经验,让我上!”身为侦察班长的张静龙请缨带领10名军事素质过硬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向回龙沟进发。
由于山上情况不明,他们找了两名向导一同前往。走到谷口时,两名向导突然说:“不想进去了,太危险了,进去肯定凶多吉少。”面对这样的情况,张静龙决定自己带突击队队员向回龙沟进发。
“刚进回龙沟,天黑了还下着雨,余震导致不断有石头向下滚落,两边的山石像被刀劈过一样,坡度有80度,走一段就会看到悬崖,十分危险。”张静龙说,他带领突击队队员攀上了海拔3800多米的马松岭,发现不远处有一顶蓝色帐篷,还有人影晃动,他们迅速前往救援。但走出不到100米,他们全愣住了,一个山谷拦住了去路。时间就是生命,张静龙系好绳索,走下山谷摸索着前进。
然而,刚走了几米,余震又发生了,张静龙脚下的石头突然松动,他身体失去平衡向下滑落。危急关头,他敏捷地抱住一棵大树,稳定后继续向坡下前进。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前行,他一瘸一拐地带着突击队队员到达清凉寺,并迅速从废墟中救出一名50多岁的群众。
随后,张静龙带领突击队队员继续在雨夜摸索着前进,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到达了龙门禅寺。看着疲惫的战友,张静龙让大家在原地休息一会儿。就在这时,随着一阵巨响,地面开始晃动,又一次强烈的余震来袭。“大家快跑!”张静龙大喊,可在逃离寺庙大殿时,他发现一名队员因为太疲劳睡着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这名战友推出了大殿,而他的脚被落下的梁柱砸伤了,鞋面顿时被鲜血染红。同行的战友看到后都惊呆了,他忍着疼痛站起来说:“没关系,我们继续前进。”
整整两天一夜,张静龙和突击队队员们先后经历了40多次余震,攀爬陡峭的山坡12处,成功救出两名被困人员,也为后来进入回龙沟救援的人员打开了一条通道。
转业后成为“打假能手”
因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表现突出,张静龙的个人英勇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道。2008年10月8日,张静龙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会上,他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在张静龙家里,有两幅长约1.5米的合影照片及十几块荣誉奖章,这些被他视为珍宝。“你看,我就站在离总书记不远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内心依然很激动。”张静龙说,荣誉代表过去,使命催他继续前行。
2012年,张静龙转业回到鹤壁,在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保持军人特有的品质,努力钻研业务,凭着侦察兵的创造性思维与独特的眼光,他配合相关部门侦破了多起制售假药案。“作为一名老兵和共产党员,虽然阵地变了,但初心和使命永远不会变。”张静龙说。
“张静龙是我们这组的‘侦查能手’,平时我们一起开展工作,他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蛛丝马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路。平时在单位,他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他身上军人的优良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组几个年轻人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为周围的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张静龙的同事郑志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