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鹤壁朝歌产业园隆重开幕。盛会历时四天,万众瞩目。河南日报当天发表鹤壁市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高质量办好中原文博会综述《以文聚力 以文兴城》,全文如下:
10月15日,鹤壁市朝歌文化园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从业者。他们紧张忙碌于布展收尾工作,静待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原文博会”)盛大开幕。
中原文博会不仅是展示交易的平台,更是提升文化产业“硬实力”和文化内涵“软实力”的良好契机。近年来,鹤壁市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主体,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新业态比重持续上升,文创产业投资屡创新高,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发。
举办品牌盛会擦亮文化名片
“终于等来了今年的中原文博会,又可以开启‘逛买’模式了!”提及将于16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原文博会,鹤壁市民李艾充满期待。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融合而多彩。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2014年创办于鹤壁的中原文博会如今已跨过7个年头,共吸引逾7200家企业参展,观展人数达480万人次,不仅成为鹤壁市最重要的节会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原文博会,参展范围从省内、中原经济协作区扩展至北京、广东、湖南、陕西、新疆等十多个省区市和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场交易额达6.09亿元,在文化产业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为确保高规格、高质量办好中原文博会,鹤壁市不仅投资30亿元高标准建成了总面积58万平方米的朝歌文化园,将其中的标志性建筑——鹿台阁作为中原文博会永久性会址,还联合来自厦门的文博会专业团队成立运营公司,提升展会服务保障水平,为中原文博会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第七届开始,中原文博会正式上升为省级展会。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我们还高标准打造了‘云上文博’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办展。”鹤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成民表示,这样一个规模大、分量重、覆盖面广的节会在鹤壁举办,对当地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挖文化资源打造人文鹤城
中原文博会落地鹤壁近7年来,之所以能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举办,不仅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筹划,也不断从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汲取“养分”。
鹤舞一溪水,壁立半城山。相传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的鹤壁建市于1957年,从建市历史来看,这座省辖市十分“年轻”;但溯其渊源,这里曾是商朝与周朝卫、赵两国都城所在地,已有几千年文明史,诗歌文化、殷商文化、儒商文化、军事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等皆与其有着密切联系。鹤壁,无疑是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
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底蕴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近年来,鹤壁市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依托数字技术推进跨界融合,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
该市全面梳理淇河、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淇水诗苑、淇水樱花园、淇奥翠境园、淇河生态旅游带、浚县古城等一系列文旅精品,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春有樱花节、夏有诗歌会、秋有中原文博会、冬有民俗文化节,通过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催热“节会经济”,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豫剧名丑金不换、“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鹤之声朗诵艺术团等一张张文艺名片,正通过不同形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星罗棋布的文化休闲场所、异彩纷呈的文化演出活动、独树一帜的非遗传承项目、百花齐放的文学艺术精品……如今的鹤壁,正在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中奋力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记者 郭戈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