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晋城 > 正文

高平市精心打造太行一号风景道黄梨产业经济带

来源:黄河新闻网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12-16 11:42:17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过去农民一年的生活写照。但今年入冬以来,高平市太行一号风景道沿线的老百姓正在广袤的田野里种植梨树,播撒新希望。往年的“冬闲”正被眼下的“冬忙”代替,他们在隆冬时节忙得不亦乐乎,把寒冷的冬天搅得热热乎乎。

“以前咱这地里都是种的玉米,靠天吃饭,遇上个干旱年,可能连种子、化肥的钱都挣不回来。今年好了,流转了我们的土地,除了可以得到相应的地钱,还能来这里种树、剪枝,四季有活干,这可比种玉米强多了。建宁乡建南村村民郭子青看见记者高兴的唠起了家常。原来,村民们“猫冬”变忙冬,主要得益于建宁乡高效流转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新举措。

高平是大黄梨的主产区,距今已有1500年的种植历史,当地现存百年以上的老黄梨树有6万余株,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是名副其实的“黄梨之乡”。近年来,由于黄梨种植主要以家庭承包为主,不成规模,产品质量差、产量不高等问题使黄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差。

今年10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高平市扎实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时,把黄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摆在了案头,召集市农业农村局一起讨论,看在哪里种植梨树,可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反复商讨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高平市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扶持办法》的通知:为振兴高平市大黄梨产业,集中全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太行一号风景道,发展大黄梨产业,提升沿线景观,精心打造高平特色的黄梨产业,构建黄梨产业体系,使全市农民真正在大黄梨产业中增收致富。今年主要发展2万亩黄梨,力争三年内规模达到5万亩,打造年产值5亿元的黄梨产业,形成“两线、五区、六园”的空间布局,即沿“太行一号风景线”、“旅游公路”两条线,途经陈区、神农、永禄、寺庄、野川5个乡镇,建设5个示范区;辐射带动建宁、三甲、马村、东城、南城、北城6个乡镇(街道),建设6个标准园。

种下了梨树,如何做精梨文化,做透梨文章?高平市引进社会资本,由山西高平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园开发有限公司与各乡镇成立黄梨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统一购苗、统一栽种、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保证产品从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在栽植梨树的同时,山西高平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园开发有限公司决定趁梨树树苗小,在树间距中种植红薯,为农民增加一笔额外收入。“我们就是要利用公司现有的红薯加工基地,套种红薯,实现流转土地的效益最大化。三年后进入挂果期,我们还会新建8万立方米的冷库和4条每小时处理10吨的黄梨自动分拣生产线,以及建立配套的电力设施,做大做强高平的黄梨产业。”山西高平神农炎帝农耕文化园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达谈起未来的规划头头是道。

为了保证黄梨产业项目落到实处,建宁乡党员干部连续奋战,加班加点上门做群众工作,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土地交付,至此,建宁乡1000余亩的土地成功实现流转。建宁乡副乡长姬文明告诉记者:“老百姓之前不了解,我们把政策给老百姓讲清楚以后,他们都很支持。之前这里的老百姓大多都是在外面务工,照顾不上家里,现在在家门口就业,一家人也可以团聚。”

据了解,待果树进入盛果期,每株产量120斤,每亩产量5000余斤,可创收1.3万元,按建设规模5万亩计算,可实现年收入6.6亿元。围绕太行一号风景道发展黄梨产业,不仅能形成经济效益,还能形成“百里廊道、万亩梨园”的特色景观,促进当地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张玲玲)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