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2020年1月17日,泽州县召开行政村合并工作动员会,吹响了全县行政村规模化调整的号角。
“全县上下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迅速行动、积极有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目标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动员会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韶华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不负所望,经过历时两个多月的攻坚克难,至3月23日,泽州县105个合并新村党组织全部实现挂牌运营,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早在2017年,泽州县在村“两委”换届中就同步推进“并村”工作,形成了并镇区、并邻区、并景区的“三并”模式,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2020年,泽州县在“三并”基础上,结合合并村实际情况,提倡开放共享、取长补短的理念,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且有借鉴意义的“飞地并村”模式,充分释放资源效能,有效地解决了乡村振兴“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到哪里去”三大问题。
“飞地并村”的思路源于“飞地经济”,“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区域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并村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地域合并,人口相加。如何促进合并村的集体经济壮大、让老百姓提高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才是并村的意义所在。在合并村的工作中,发现小村、弱村的合并并不能带来本质的变化。并村工作中引入“飞地经济”思维模式,根据行政村的实际情况,理清各村优势与局限,跳出区域相邻合并的思路,在并村中统一规划产业,优化资源配置,集中项目资金,最终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在“飞地”模式下,人多缺地、地广缺产业、产业缺资金等问题都能有效解决;某种意义上,这种模式可以补齐各村因为自然地理条件而缺少的发展条件,打破以往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山水共享、抱团共赢。
连日来,笔者走访了多个“飞地”合并新村,发现这些村庄在化解矛盾、便民服务、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以大东沟镇东沟村为代表,“飞地”抱团新村运行平稳,新村建设如火如荼,为行政村撤并整合探索出泽州模式,提供了泽州经验。
党建引领——建强堡垒促并心
3月18日,新成立的大东沟镇东沟村举行挂牌仪式。今后,原本互不搭界的四个村庄,东沟村、东王庄村、关庄村、刘河村将合并为东沟村。
东沟村是泽州县大东沟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共622户2049人,村“两委”班子团结,乡村建设有声有色,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余万元,但来源单一且发展空间不足;东王庄村邻近城区,共109户299人,村“两委”班子不够和谐,由镇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2019年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余万元,但具有不确定性、可持续性差;关庄村地处伊候山半山腰,四面环山,共188户503人,为县级生态村,交通不便、资源沉睡、产业不旺,是当地有名的“穷村”,40%以上村民流向市区,从事经商和务工;刘河村地理位置偏僻,共有143户37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余元,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泽州县大东沟镇党委经过多方考量,确定以东沟村为核心,做大集镇村,使人口和资源逐步集中,对四个村进行合并。
“并村后的发展前景在哪里、如何让村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些都是新村融合后刻不容缓的大事难事。关键时刻,党建成为加快新村融合的催化剂。在并村后的第一个主题党日活动,受疫情影响,东沟村党总支通过学习强国APP平台召开视频会议,部分长期在外的流动党员也主动按时参加。“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会议在全体党员嘹亮的誓词中展开,党员紧紧围绕“融村融心共谋发展”的主题,为新村发展画蓝图、出主意。他们说,要抛弃小村思想,站在新村的角度,共商共进,为新村建设献上自己的力量。村里的未来,在大家的讨论和交流中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美好。心往一处想,劲儿才会往一处使,会后党总支书记秦立新带领班子成员为新村贫困户、五保户带去了慰问,安排党员进行交叉互访,了解新村村情。
并村并心、融合发展的局面背后是党员干部沉下心来办实事、解民忧的决心。东沟村党员活动室里,放置着70多张可活动桌椅,并村后,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在这里作出民主决定,这让村民们的心越发踏实。每周一次新村事务联席会议,村班子全员参加,商讨村重点发展项目、村务管理事宜等;每月一次畅谈会,大家说说近期村里大小事,进一步听民意达共识。“并村后的氛围变了,监督的力量更大,处理问题更公道,大家也更心平气和了。”“各自然村互相补台,齐力办事,村两委的公信力越来越高了。”
资源聚合——让集体经济“活水长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然而,在进入具体操作环节中,大家各有各的“盘算”,一系列难题在面前展开。
“村里垃圾填埋占地钱每年有100多万,合并后会被平均瓜分吗?”东王庄村的村民们担心,“去年村里答应分的钱还有一部分没给,现在合并了是不是没戏了”。
“打个比喻,这都是婚前财产,合并后各用各的,县里也有文件规定,原村集体利益分配关系保持基本不变”。
“我们村本来就偏僻,合并后开发建设是不是就不考虑我们村啦?”,刘河村村民不无顾虑地说,“就像一个馍馍,分得人多了,就分不到手”。
……
面对村民心中的疑问,村干部一一给予耐心的解释,4个村合并后,破除了地域壁垒,将土地、山林、闲置房屋等发展资源集中管理,便于统一规划、优势互补,除共享成功的发展模式外,还优先获得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解开了大家伙儿心里的疙瘩,村干部心里也有了底。并村后怎么走?立足当地资源,奉行新村规划“一盘棋”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新村建设,做好“强、富、美、和”四篇后续文章。一是统筹谋划,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共享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加强资源融合,逐步改善合并后新村面貌和村民生活质量。二是盘活资源,每村至少有一项自主经营性产业,主打“生态+康养+物流+种植”,招商引资900余万元建设养老公寓,合理东沟村利用现有沿街商铺,并继续扩大规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活水养鱼”;利用刘河村和关庄村土地优势,集中对荒坡、荒地、荒沟进行平整,兴建新型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东王庄村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市区西部物流园。三是以民为本,在早几年,另外3个村就有为数不少的人家,因为陪孩子读书、结婚购房等诸多原因,已经镇区所在地东沟村居住,但水、电、物业、购房优惠等都享受不到村里的各项优惠,始终都是“外来户”。现在,新村已经着手规划修建住宅楼,让有意愿搬迁的村民都可以搬到镇区居住,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开展了道路硬化、墙体美化、绿化种植、路灯建设等一系列景观提升工程,有效改善村居环境,让新村村民都能得到真实惠、看到好前景,共享发展红利。同时,通过推动企业兴村、能人回村,让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都能够守在家门口挣钱,让乡村振兴成为“回得去的乡村”。
“这几年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发展瓶颈难以突破,把4个小村并成一个大村,资源更加充沛,现在就是一家人了,甩开膀子一起干”。看着新村规划图,东沟村党总支书记秦立新对末来充满希望,曾经因村界划分束缚的手脚,今后终于可以放开,在资源整合上的优势将加倍凸显,未来可期。
握指成拳——一村美 连村美 村村美
在泽州县,像东沟村这样飞地并村“并”出优势的例子有很多。在巴公镇,并村工作尚未正式启动前,冯窑村的党支部书记主动找镇党委,要求并到“富村”巴公二村,一个地处偏僻,经济薄弱、有地无人;一个实力雄厚,正准备做大做强,经过巴公镇党委牵线搭桥,冯窑村自带“嫁妆”,就是拥有跟巴公二村同样大的村域面积土地,“飞地”并入巴公二村,两只“手”紧紧牵在了一起。在此带动下,巴公一村、巴公三村、巴公四村也纷纷主动效仿,确认过“眼神”牵手对的村。在下村镇,瓮山村天生丽质、环境优美,香椿闻名省内外,可以说是坐拥“聚宝盆”,却因村小地少、基础施设落后而发展受限;史村河人多地广,通过飞地合并,两村在资源上强强联合,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建设千亩香椿基地,发展特色村落、文化村落。柳树口镇是全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空壳现象严重,在2017年成立的农超联合党总支成功经验基础上,并村并在产业链上,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集体作战”,统一品种、绿色生产、订单销售,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破零”到“加零”,村民收入节节高攀。尝到甜头的村民感叹:“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还是抱团发展好!”
此次“飞地并村”从补短板的角度,在更大区域统筹发展资源,在新村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从各炒自家菜到共办一桌席。笔者欣喜地看到泽州县在行政村合并“前半篇”文章已高质量完成,“后半篇”蓄势待发。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新村竞相成为泽州大地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奋斗的汗水中,在创新的脚步中,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贾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