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花片,飘逸的流苏,喜庆的红绳……4月16日上午,陵川县勤泉村会议室一片热闹的景象,全村20多名贫困户在非遗传承人田东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习制作剪纸工艺绣球。这也是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实施的“非遗扶贫”新探索。
为了进一步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实现精准扶贫,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挑选出陵川县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在定点扶贫村夺火乡勤泉村开办起“非遗传统技艺培训班”,教村里的贫困户们制作剪纸工艺绣球挂饰。
“这是怎么插到一起的,快看看我做的对不对?”村民刘大姐虚心地向田老师请教。“先将流苏固定到一个花片上,然后再把每个花片拼接到一起,光滑的一面朝里,有布纹的一面朝外,大家看懂了吗?”田东方老师边讲解边演示,手把手的教每位村民。通过认真学习,不一会儿,一个个颜色靓丽、精美的剪纸绣球挂饰就诞生了。
“为了让非遗产品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我们将剪纸和现代艺术结合,创新开发出扇面、十二生肖等系列剪纸衍生产品,目前市场销量供不应求。”田东方说:“今天制作的绣球,经过组装后,就能做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村里的贫困户们利用空闲时间就能多挣一份工资。这种玻璃卡纸是我申请的专利,既能保证传统文化的韵味,突出地方特色,又便于制作、方便耐用。”
市文旅局非遗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培训是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传统的非遗工艺与现代市场无缝对接,在非遗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帮助贫困户学习更多的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引导更多的非遗企业参与其中,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记者陈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