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播出,10名“三晋工匠”走上舞台,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深深地打动着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他们扎根基层一线,坚守普通岗位,在机床上绽放创新之花,在巷道里闪耀智慧光华,用巧夺天工的手为时代树起丰碑,用一颗赤诚的心为祖国浇铸荣光,谱写了新时代劳动者在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实践中的人生华章。
创造中国标准 擎起大国重器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上,“三晋工匠”用一双双“巧手”、一颗颗“匠心”,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塑造,让越来越多的山西骄傲走向世界。
世界重载看中国,中国重载看“太铁”,“太铁”重载看“大秦”。在煤炭运输量占全国铁路煤运量1/5的大秦线上,行驶着一列重载列车,它一共有210节车厢,全长2614米。这列超级列车的驾驶员景生启,在大秦铁路上跑了整整27个年头,被称作中国重载列车驾驶第一人。2014年,景生启操纵的3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克服纵向力、横向力、垂向力成几何级倍数增长的世界难题,平稳到达柳村二场终点,使我国重载列车操纵技术从并跑走向国际领跑行列。
从松花江铁路大桥到毛乌素沙漠隧道,从黄土高原的隧道现场到白雪皑皑的青藏铁路工地,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队队长刘军华背着测量仪器一走就是26年,方寸里,以山川之经纬刻写精密人生。3000多公里的桥梁、隧道、路基,刘军华用脚步丈量出了从太原到三亚的距离。在他的手里,不仅锻炼出“一测准”的绝活,至今保持零差错的记录,更把轨道板检测标准由“德国精度”变为“中国精度”,用一颗匠心为国家测出了几百亿元的精品工程。
第三代军工人、舰艇“心脏”诊疗专家孙涛,26年来一直奋战在发动机装配工岗位上,在海军舰船发动机试装领域创下许多“历史之最”。在完成海军用户的技术服务保障和各项维修工作中,他带领团队总结创新出“某型发动机燃油冷却器艇上吹除排水检查法”“高压泵传动轴特殊拆卸方法”“舰上发动机整机水压密封试验操作法”等30多项技能操作法和维修方案,成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装配大师。
坚守普通岗位 投身转型发展
“治理井下煤尘污染就像治理空气中的PM2.5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只要能让矿工的工作环境有改善,我就会做下去,打造无尘矿井就是我的梦想。”同煤集团燕子山“彩亮矿克尘工作室”负责人冯彩亮为了让矿工兄弟们下井时能够顺畅呼吸,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治理井下粉尘危害,成为巧法治尘的煤尘克星。车钳铣刨磨,铆焊电木钻,对于一名车间工人来说,能精通其中一到两项已经实属不易,但在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辆分厂钢二车间里,铆工郭世江却成为行业内出了名的工人发明家。在车间转一圈,随处可见他的革新发明,他的徒弟更是评价师傅身上有“四件宝”:组装胎似金刚变换、焊接小车坐壁旁观、哪里需要哪里有俺、追逐梦想不断拓展。
此次揭晓的10名2019“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和20名年度人物提名,涵盖了机械制造、煤炭、道路工程、冶金、运输、高压输电、传统手工艺、餐饮8个行业,涉及钳工、焊工、铆工、发动机装配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机电维修工、工程测量等21个工种。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以“平凡微光”汇聚磅礴力量,推动我省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
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整个吹炼过程发生着极为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我们能直观感受到的只有火苗。为了掌握看一眼火焰就知道它在表达什么意思的“真功夫”,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二厂转炉炼钢工王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让钢铁冶炼“不喷溅、不粘枪、不冒烟”,通过炉口火焰能将判断钢水温度与实测温度偏差控制在5℃以内。在数控机床领域,最难的问题一是对各类故障的诊断、判断和制定解决方案,二是合理调整机床的各项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太重集团太原重工轧钢设备分公司维修工部主任王永晶秉承“工匠精神”,完成国内数控机床厂机床精度调整任务,自主维修各种稀有进口数控机床,成为把脉数控机床的精度达人。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用顶钻机打一个锚索孔,凭钻机钻进时的手感和钻孔流出来的水就能判断出煤层厚度、夹矸层数和顶板岩性,这是潞安集团王庄煤矿边角煤掘进队副队长琚红波的“独门绝技”。在几百米深邃漆黑的矿井下,只要钻机声音一响起,琚红波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总想拿起锚杆打几根。如今,他拥有“掘进机自动喷雾控制装置”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参与实施30多项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项目,累计为公司节约和创造价值3000多万元。
百年手艺相传 成就精彩人生
珐华器和推光漆、澄泥砚并称“山西三宝”,备受瞩目。其中,珐华“始于元,盛于明,止于清”,在清雍正年间断烧失传。山西匠师张勇勇历经10年,为了调配出清澈透亮的釉色,把每一次失败当作迈向成功的一步,不断地拜访名师,通过数以万计的窑炉实验,最终调配出了珐华釉色。张勇勇通过对琉璃技艺、烧制、造型等研究,建立工坊、窑口,并创新性转化,终使大型文殊造像等系列“珐华釉”重现于世、再放光芒。
一抔泥土、一团烈焰、一张转桌、一把刻刀,这些与张宏亮结伴20多年。在开始研制砂器时,他虚心请教砂器行业的前辈、认真查阅资料,选料、配料、制作、烧制整个流程都一一把关。在给国外客户试做砂器期间,张宏亮一件一件地试,先后建了十来座窑,失败了成百上千次,最终把产品满意地交到客户手里,为平定砂器赢得声誉,让“冠窑砂器”在全国乃至世界“响”了起来。“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感到唯有改革创新、踏实肯干才能闯出一番天地,我会为传承砂器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张宏亮说。
耐得寂寞,于无人之处细雕琢。工匠们精湛技艺与创造本领令人叹为观止,但更令人动容并深受鼓舞的是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他们的坚守与忠诚给社会注入一股清流,他们的踏实与创新把握着时代的机遇,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激发人们不懈奋斗。平凡因极致而卓越,劳作因挚爱而深情,“三晋工匠”就在我们身边,“工匠精神”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在普通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我们都能传承“工匠精神”,成就人生的精彩。
张勇勇,男,汉族,1976年1月出生,山西高平人,2017年获得“神工杯”。匠师张勇勇是高平市朝元晋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技术员,也是中国收藏家会员,高级杂项鉴定评估师,有着长达20年收藏和文化研究的经历,尤其执着于对山西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