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晋城 > 正文

晋城洞头:从“跟跑”到“领跑”

来源:太行日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05-26 19:17:14

  图为洞头村航拍图。 宁绍雄摄

  初夏的傍晚,小山村洞头,迎来了一天中最为繁忙的时刻。

  市民苗萌萌和丈夫一起动手,在绿茵茵的草地边上支开液压帐篷,或坐或卧,看书追剧。两人的眼睛,不时瞄向十多米外、正在儿童广场里开心疯玩的一双儿女,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儿女绕膝,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山秀、林深,花好、水美……越来越多的人,闲暇时光选择来到这个地处城郊的生态旅游村度假游玩。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正在让城区钟家庄办事处洞头村,成为晋城乃至周边地区炙手可热的好去处。

  今日繁华,缘于何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洞头探根溯源!

  新起点——试水生态游迈出可喜步伐

  洞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因山中有洞而冠名。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山色苍翠、村落幽静,古迹遗址众多,文人墨客纷纷留下诗篇。洞头红色记忆浓烈,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堡垒村。2009年始,只有60多户人家的贫困村洞头,开始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借鉴他山经验,试水城郊生态旅游,迈出了可喜一步。

  洞头村生态良好,绿化率达到58%以上。依托良好的生态、不服输的韧劲,2010年他们引进长江实业等企业入驻,建起了培训中心。鼓励百姓开办农家乐,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广开脱贫致富门路。村里先后完成了采摘园、农业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管网、文化广场、水冲式公厕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洞头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初步形成,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到2019年,洞头村农家乐的收入大约在100万元,营业总收入130多万元。但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缺少产品创新,洞头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增收乏力、疲态显现。

  新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典范与标杆

  如何让洞头这块宝玉永久呈现光彩?洞头村的干部群众一直不停歇地探索,市委、城区区委也一直在思考。

  “没有基础设施的升级,没有长远目标规划,没有创新性思维,对于洞头这样一个新兴的旅游体而言,久而久之,必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影响洞头发展的问题,浅层次看是路和投入的问题,深层次看还是观念固化、思想不解放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从‘跟跑’到‘领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好生态、旅游、文化发展之路,努力在乡村振兴中争当典型、树起标杆。”2019年3月16日,市委书记张志川在洞头村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与区、街道、村4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

  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洞头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区委区政府专门派出专项指导小组下沉洞头村。在领导组和指导组的协调下,洞头村两委带领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调整思路再出发。

  邀请顶尖团队编制的《洞头村乡村振兴规划》迅速完成,整体定位为两个试点:一是乡村振兴试点,以红色研学为核心带动,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国性乡村振兴示范点、内生动力充足的学习型村庄;二是党的基层领导坚强有力的试点,以完善党组织在农村基层领导为动力,以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为抓手,盘活农村沉睡和错置的资源资产,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形式和新机制,以制度创设促进区域产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新思路、新目标,必然推动大转型、大发展。

  新举措——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找准症结,方能精准施策。

  突破点,选在了引发瓶颈的交通问题上。洞头村连接主城区的唯一公路年久失修,最窄处仅有一车多宽。交通部门立说立行,投资1000余万元,仅用80多天,就将这条3米多宽的道路拓宽到6米以上,创造了“洞头速度”。“洞头速度”成为全市“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新标尺。

  瓶颈一旦突破,必定迎来阳光灿烂。

  一系列好消息接踵而至:

  洞头村被列为2019年市、区两级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村,区政府先行拨付200万元试点资金,同时争取列入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

  交通部门开通了主城区直达洞头的免费公交;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始对农家乐经营户集中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洞头村西,白水河蜿蜒而过。这条脏乱差的河道,直接影响着洞头村的环境。去年冬天以来,区水利部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河道治理工程的前期手续办理。疫情期间,施工人员冲锋一线,克服人手不足、环保限建、材料供求等困难,为项目实施争抢“黄金时间”。这项投入4500余万元、总长度为3.5公里的河道治理工程,今年5月中旬全部完工。如今的白水河洞头段,融防洪、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形成了两岸优美的生态漫步空间。

  借助外力的同时,洞头村更是苦练内功,把总书记视察洞头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实际行动,自加压力、拉升标杆,补短板、促赶超。积极实施“党建+美丽”创建行动,全面整修村内道路、公交站点、清理环境卫生,全民唱响了共建美丽乡村的“大合唱”。主动对标先进,外出参观学习,造就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经营的本土人才,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渐在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农家乐经营方面发挥了中坚力量,推动洞头村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新模式——企村合作谋求共享共赢

  巢暖引得金凤来。

  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明显提升,加上洞头村特有的“城郊、红色、绿色”资源,吸引了社会资本的高度关注。今年3月,浩翔集团与洞头村成功牵手,成立大洞头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趟出了一条村企合作的新路子。浩翔集团以资金、技术、管理入股,占比70%,洞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现有建设用地和公建房屋、林地、宅基地、承包地流转入股,占比30%,共同携手打造新洞头。仅“四块地”改革,将使洞头村民人均增加1500元实实在在的收入。

  据浩翔集团洞头项目总负责人潘波介绍,今年2月份集团入驻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一期先后投入2600万元,集中进行环境整治、街道道路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线改造、景观绿化,完成了新时代思想研学中心、游客中心,麦田广场、儿童广场和美食广场3个广场,3个民宿改造等。二期预计投入1000万元,包括林地开发,修建木屋、秘境空间,水系开发,增设水上项目、高空项目,闲置民宿开发和青少年实践拓展基地建设等。

  产业事关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公司将产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进行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初步形成了“3+6+X”的民宿农家乐产业模式。今年“五一”期间,慕名而来的游客达到1.5万人次,村里8家农家乐,以及小吃店等,营业额达到11.5万元,游客人数与营业收入均增长了40%以上。研学中心作为全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即将投入运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在这里集中开展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学习教育活动。游客中心除了集散功能外,还增设了农产品展示及销售、水吧、儿童体验等功能,两条以红色和历史人文旅游为中心的线路正在开发完善,红色观光、人文体验将成为洞头生态旅游的主旋律。

  “我们短期的目标,就是快速推进洞头村的整体形象改造,利用线上线下和多媒体等手段,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红色教育和生态旅游的网红之地,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洞头、了解晋城。最终的目标是经过持续不断的发力,闯出一条红色文旅、绿色农创、金色康养的乡村振兴之路。”潘波对此信心满满。

  新变化——干群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

  华灯初上,漫步在蓝瓦灰墙为主色调、青石板铺就的洞头村大街小巷,行走在伸向麦田深处的木质廊道上,浩瀚的星空、婆娑的树影、山花的幽香、静谧的环境,令人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农家乐里飘出的浓郁的饭菜香气,像极了故乡和母亲的味道;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会让你瞬间回到童年时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强烈感受油然而生。

  41岁的村民王晋波在外务工多年,洞头开发,让像他这样的年轻人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作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家开办的“舒心”农家乐,每年有着十多万元的稳定收入。“这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我们赶上了好政策、好时候!”王晋波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像他这个年龄的人,都主动返回村里发展。“不管是自己经营,还是在村里务工,为建设美丽洞头献计出力,我们这一代必须接好、传好接力棒!”

  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我们才见到了村里的主心骨——党支部书记王新立。村支书、项目监工、电工、厨师……身兼多职的他,是村里最忙碌的人。他说,现在是洞头村大转型、大发展的最佳机遇期,中央、省、市、区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必须担当作为。山水相依,生态良好,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底色,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好生态,走生态发展之路,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把洞头建设得越来越好,当好乡村振兴的标杆。

  今年5月17日,市委书记张志川再次来到洞头调研考察,对洞头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又对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洞头为点,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洞头和周边村“五村联建”,让拓宽的路、治理的河更好惠及沿线的百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同时,做好“三规合一”,树立经营乡村理念,在更大背景、更广阔的空间下推动乡村振兴。

  一个以洞头为主抓手,涵盖东武匠、西武匠、小白水、寺底4村,真正能够体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片区,正在走下蓝图,大步向我们走来。(赵文肖)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