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高平市建宁乡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群众增收为核心,积极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脱贫。
扶贫扶长远,关键看产业。建宁乡东部的冯庄村是高平市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为有效改变该村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在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立组建了高平市军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上级扶贫资金和争取帮扶资金共计70余万元,建设了10栋木耳吊带大棚,年可生产木耳20余吨,既可带动冯庄村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增收,又填补了全市在木耳种植产业方面的空白。建宁乡冯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盛柳介绍说,村里去年在建木耳大棚的时候,有60余万元扶贫资金注入。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不能劳动,合作社与他们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根据木耳大棚的收益情况,每年可享受固定比例的分红。去年大棚投入运营第一年,每户就享受到了1000多元的分红,该扶贫项目产生了良好的带贫益贫效果,达到了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目的。
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家庭加入到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中来。在建宁乡西沟新村的山西田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刚栽植的樱桃树正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村里的贫困户王河连和社员们正在忙着为樱桃树拉枝,脸额上淌满了汗水,在这里劳动让她看到了致富的新希望。她每天在公司打零工,一天能挣40元钱,一个月就是1200元。她说:“在这里一年干五、六个月,就是6000多块钱,守家在地的就脱了贫,很满足。”西沟新村党支部书记王平原说,田同农业在村里以每亩地700块钱流转了200多亩土地,还解决了60多名剩余劳动力,其中有10个贫困户在这里劳动,全部实现了脱贫。山西田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斌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公司计划再流转100多亩土地,成立专门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更多的农户到合作社来,加入到产业建设的项目中来,实现稳定的增收致富。
截至去年底,建宁乡190户贫困户、500口人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造血式”产业扶贫为建宁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明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