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疫情防控 严肃考风考纪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将于7月7日、8日进行。记者从6月29日召开的晋城市2020年普通高考考风考纪暨考务工作会上获悉,为确保高考顺利进行,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晋城市今年高考工作与往年相比有一些变化,包括设置体温检测点、准备备用隔离考场、每个考点增设一名由卫健委专业人员担任的副主考等。
今年晋城市报考总人数为19137人,比去年减少17人,其中文科类增加205人,理科类减少222人。全市按照报名区域分设6个考区,22个考点,645个标准化考场。
为保障广大考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肃考风考纪,今年高考,我市每个考点将根据《晋城市组考防疫工作实施细则》设置体温检测点、准备备用隔离考场,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并提前进行演练。
此外,每个考点会增设一名由卫健委专业人员担任的副主考,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涉疫突发事件处置;考试前,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将免费对高考考生和考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每科考试结束后,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好试题试卷的收交、封装工作;在温度适宜情况下,考场保持自然通风,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考前、考中、考后发现体温异常,由防疫副主考及考点医护人员迅速作出判断,启动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高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今年我市在原普通高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市、县(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涉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研判部署疫情防控下的高考组织管理工作,在考试期间进行疫情防控的会商、监测、预警、处置等工作,并于7月7日至8日在考务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快速处置涉疫等各类突发事件。
今年高考需要提前进考场吗?
日前,市招考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广大师生家长们关心的高考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
●入场的防疫要求有哪些?
考点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严格控制人员行进速度和间距,对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设置凉棚和临时休息待检处,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考生进入考点、考场时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所有考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手卫生。
考试前,将专门安排工作人员维持入场秩序,确保考生有序、按时、顺利入场;考生散场时要按监考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
●所有考生都要做核酸检测吗?
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高考考生和考务人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并将免费进行。参加考试的考生及工作人员从考前14天开始,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身体异常情况的,要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考生需要比往年提前入场吗?
考生凭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和体温监测表进入考点。考场时间与往年一致,因体温检测,安全检查,请考生合理安排自己到达考点时间。迟到15分钟不得进入考点,外语14:45后考生禁止进入考点,考试结束前30分钟考生方可退场,由领队老师统一组织管理,考试结束离开考点。
要严格执行高考防疫措施
□冰 启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6月24日发布《2020年高考防疫关键措施10条》,包括所有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参与组考、监考环节的工作人员和考生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体温测量并记录。
6月11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确保“健康高考”“公平高考”“平稳高考”“温馨高考”和“诚信高考”的工作要求。“健康高考”已成为对高考的第一要求。各地学校、考生和考生家长,对于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考前、考中疫情防控措施,要积极配合,不能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敷衍应付。
有的教师和学生对高考前14天每天测量体温并记录不理解,认为这样做并无必要,因为即便测出了体温高,学生仍然要继续复习备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考前身体不适、发热的确不会影响参加高考,但提前14天进行日常身体健康情况监测,除了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外,也是提醒学生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因此,对这些要求应准确理解并严格执行。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但有的地方和学校似乎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据报道,6月23日,某地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家长向当地市长热线投诉反映,学校在疫情期间举行高考出征仪式,上千名学生聚集操场呐喊口号,均未戴口罩,这违反了当地教育局关于“不得组织现场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和集体拍照等聚集性活动”的规定。
在疫情防控压力下,有的学校无视教育部门禁止举行聚集性活动的规定,继续大搞“出征仪式”,体现“分数第一”的导向、漠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价值观和疫情防控松懈的苗头,值得倍加警惕。
教育的首要使命是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康高考”不只是今年疫情防控下的重要主题,更应该成为高考的永恒主题。高考的功能不只是选拔,更应该是育人。做好疫情下的高考,并以此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对学校和家庭而言,这都是全新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