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抵押。”7月23日,在晋城高平市寺庄镇市望村“法治大讲堂”里,来自泽州律师事务所的法律顾问团律师正在讲解《民法典》。近年来,该村坚持依法治村,多措并举努力打造法治乡村,努力营造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依法治村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先后被授予“山西省法治建设示范村”“晋城市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示范点”“高平市社会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法治课堂启民智
7月下旬,市望村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村庄安静而和谐。沿着该村法治一条街走进村里,“普法”主题墙画、标语、雕塑等映入眼帘,村委会前的法治文化广场、电子屏滚动播出着法律常识……着力打造集教育、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普法”阵地,成为市望村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市望村法治一条街只是该村持续推进以法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确保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该村成立由村两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以法治村工作组,定期研究推进以法治村工作。同时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红白事、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村规村约,进一步提升了该村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
“律师,以后想离婚就得30天?”“有个30天的冷静期,给爱一个缓冲,怕你冲动了又后悔。”在市望村法治大讲堂上,村民们积极踊跃地向律师提问,律师则用群众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回答。“我们村邀请来自泽州律师事务所的专职法律顾问每月开展法治宣讲,最近以村民比较关注的物权、土地、婚姻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为主,通过‘事例+分析’的方式以案说法,不断提高村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该村村委主任崔彦海说,“村里人听得可认真啦!”早早赶来听课的村民牛小书说:“现在是法治社会,很多老观念过时了,咱也上上课,学法律,回去和年轻人相处才更有分寸,咱可不能让儿子儿媳孙子说咱倚老卖老!”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谢谢你们的调解,要不是有你们,我们两家就成仇家了。” 日前,村委主任崔彦海召集调解队队员、驻村律师来到村民张老汉家里,就邻居家的大狼狗把张老汉的小京巴咬了一事进行调解。
原来,邻居家大狼狗把张老汉的小京巴咬了之后,张老汉气愤不过,想起刚刚出台的《晋城市养犬管理办法》,说是不让饲养大型犬,张老汉气冲冲地走进村委会,填写了一份村情民意卡后便离开了。第二天崔彦海和律师来到他家,通过耐心讲解《晋城市养犬管理办法》,张老汉原谅了邻居,邻居也保证以后要把狗拴好,不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为了广泛收集村情民意,该村大力推行村情民意卡制度,村民有不明白的不满意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去村委填卡。村委每天收集整理,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处理,针对热点、焦点问题,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解决,时刻掌握村民稳定工作的动态,落实民生实事、解决矛盾隐患,做到村民有事不出村。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巾帼调解队,利用法律思维解决新问题、处理老矛盾,使村里更加和谐稳定,20年来全村无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妇女细心耐心,做起调解工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巾帼调解队队长的牛建花说起调解工作头头是道,“我们的队员都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处理村民纠纷过程中,我们积累下了‘公正公平’的口碑。”
此前,李家和张家因为宅基地纠纷闹得不愉快,牛建花带着4名调解员去了现场,经过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谅解。“后来两家和好如初了。我们调解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小事,可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大事。”说到这里,牛建花脸上仿佛笑开了花。
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您好,我是法律智慧机器人,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你能提供哪些服务?”“我能给您讲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市望村便民服务中心的“法博士”乡村智慧法律顾问机器人正在回答村民提问,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解答群众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村里的法律机器人说了,未成年人14岁就要负刑事责任啦!”看着最近“乖”了很多的儿子,村民王国儿说。
如何让公共法律服务走进乡村,曾经是困扰了市望村很久的问题。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线上+线下”新模式,不断强化基础保障、健全规章制度,把重点放在了创新工作方法打造新型服务上,致力于打造有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形成了镇司法所的律师每周坐班、村法律顾问每月服务、微信群学法送法的法治服务体系。
如今,市望村法治建设成效初显,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法治建设的受益者、宣传员、讲解员和监督员,同时,该村坚持以法治村与从严治党一体化建设,逐渐勾画出一幅人民安居乐业、事业兴旺发达的和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