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凤城镇后则腰村的琉璃展览馆,100余件琉璃展品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让人目不暇接……近日,记者随晋城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同走进阳城县后则腰村,见证当地琉璃产业的转型发展。
后则腰村自古就以陶瓷生产而闻名于世,该村生产的琉璃制品,在明清年间用于北京故宫和十三陵等古建筑的屋顶装饰,当时享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的美誉。现代以来,当地生产的琉璃制品被广泛用于古建筑、庙宇、现代园林等建筑装饰和琉璃工艺品收藏。
近年来,作为当地琉璃企业代表的红都工艺琉璃厂在发展仿古琉璃制品的基础上,制定了非遗项目未来保护规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艺流程,努力发展本地古法琉璃工艺。
“基于现在建筑琉璃市场相对饱和的原因,如今我们正在对琉璃生产进行转型,在‘做深做旧’上下功夫,加大对古法琉璃制品的投入。”阳城县建筑陶瓷协会会长、红都工艺琉璃厂董事长石国平对记者说,“我们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建设国家非遗‘乔氏琉璃’古窑址保护基础设施、古法琉璃生产工艺展馆、现代琉璃展馆、现代琉璃新工艺生产线等,深挖本地琉璃文化底蕴,做大做强古法琉璃。”
为了支持琉璃企业转型发展,阳城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当地琉璃企业深挖琉璃文化内涵,强化工艺创新,构建销售网络,引进专业人才,并通过举办国际陶博会、开发新市场等方式,积极为企业拓渠道、谋出路。以红都工艺琉璃厂为例,当前,现代琉璃展馆已基本修建完成,生产工艺展馆、工艺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古窑址保护基础设施正处于对接洽谈阶段。
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俊义说:“通过联系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争取到在古建修缮中使用阳城琉璃产品的机会,这对推动我们阳城琉璃重回故宫,打响‘乔氏琉璃’品牌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该县琉璃制品厂已发展到28家,年产各种琉璃构件1.25亿件。看着琉璃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姚俊义充满信心:“未来,阳城琉璃一定会走出山西,走出华北,走出国门,成为阳城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