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晋城 > 正文

阳城县天然林保护20年 树高了、林密了、农民富了

来源:山西晚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20-09-17 20:01: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黄河中游以北、太行山脉以西晋东南的阳城县,从1998年始响应省政府号召,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2000年,晋城市阳城县全面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如今20年过去了,树高了、林密了、农民手里有钱了,天然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

  这个初秋,山西晚报记者深入阳城县域天然林,探访20年来天保工程的成效和变化,见证我省天然林保护的生动实践。

  山林间松柏遍布 天然林漫山遍野  

  初秋时节,天高气爽。蓝天白云下的阳城县,显得分外美丽。沿国道一路向北,约行驶30公里后,来到县城寺头乡一处山峰脚下。

  这里,便是当地著名的仙翁山。弃车步行,拾阶而上,植被的清香和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仰望山顶,山势格外高峻挺拔,山坡上松柏苍翠劲拔,躯干扭缠,根扎在坚硬的岩缝之中。

  这里西接夫妻岭,东连牛头山,构成沁水与阳城的天然屏障。山林间密密麻麻长满了植被,有大量落叶阔叶、常绿针叶混交林原始植被,天然林漫山遍野;这里的松柏堪称一绝,山间遍布拧劲柏;这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藤条在盘绕,树枝在伸展,青苔在蔓延,野花见缝插针,土壤因为大量树叶的腐蚀,肥沃得颜色发黑。

  而在山林之间,鸟儿的叫声从这个山头撞回到那个山头,清脆而响亮。鹰隼张开了翅膀,在层林尽染的山峰之上兀自翱翔着。

  扎根大山 林业员17年尽职尽责  

  9月13日,今年48岁的阳城县寺头乡林业员成早龙骑着摩托车回到管护站,完成了自己当日的巡护任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早龙扎根大山,如养育孩子般,悉心守护着山林。他感叹:“树高了,林密了,空气越来越好了,野生动物也回来了!”

  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每一季度穿坏一双胶底鞋是常事。“记得2005年全县林地确权,寺头乡被定为试点,那时,我刚成为林业员一年。我利用几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整个山头,拿回来第一手数据,虽然累点苦点,但心里都是满满的成就感。”成早龙憨厚地笑着说,全乡的山林数据他都了如指掌,谁家承包那一块儿,他都底清数明。

  “我熟知全乡20个村128个村民小组的分布,熟知全乡森林林地的分布和地形地貌,还能详细地勾勒出交通地形图,以便在接到火情火警的第一时间,判断出事发地的林相和扑救的运兵线路。”成早龙说,这些基本功都源于他17年来对林业的挚爱。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任务的增加,阳城县的管护队伍人数上也大大增加,也越来越专业,并由以前的“游击队”变成了现在的“正规军”。“我们的护林员政府签订了管护合同的,全县共有133人,管护面积77.6万亩,管护责任制落实率达102%。”成早龙说。

  截至目前,阳城县共有18个管护责任单位,设立各类管护标志133个,管护牌及宣传牌7280余个。防火瞭望塔三座,林区防火道路80余公里,8个森林管护站,配备巡护摩托17辆,GPS巡检系统143部,并购买了统一服装。

  天保工程给农民带来了新收入  

  阳城县最大的变化,是农民手里有钱了,日子越过越美了。

  阳城县全面实施天保工程以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县17个乡镇共有天保护林员89名,年人均管护补助1.2万元左右。还对北留、东冶、蟒河、河北、驾岭、横河、董封、次营8个乡(镇)的地方公益林进行管护,选聘贫困管护员117人,并为每个贫困护林员购买人身意外险,年人均管护补助0.65万元。”阳城县林业局局长陈建斌说,天保工程解决了该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此外,阳城县林业局还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重点发展核桃、连翘、油用牡丹等经济林特色产业。“既保护了林业资源,增加了管护人员队伍,又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为我县天保工程实施和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建斌说。

  阳城县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通过20年来天然林保护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景区旅游资源的生态安全。2019年,经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选,阳城县蟒河镇被评选为森林康养试点镇,阳城县蔡节村被评选为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阳城县先后还获得了“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今年,阳城县正在申报森林康养试点县、2个森林康养基地、6个森林康养人家。为打破林区“独木支撑”的传统经济体制,促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形成多元推进、多轮驱动、多点支撑的特色林业产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增加林区农民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山西晚报记者 郭燕杰 通讯员 王雨冬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