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沁水县城
悠悠沁河,宛若游龙,流文明一脉;
巍巍历山,雄峙于西,孕人杰一方。
近年来,晋城市沁水县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啃硬骨、涉险滩,带领广大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7年,精准实施了“126”扶贫工作法,下足绣花功夫;2018年用“两增收两提升一兜底”,补齐工作短板;2019年,“三抓三严一衔接”,巩固脱贫成果。成功探索出一个可供复制的脱贫攻坚新样板。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脱贫攻坚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两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连续三年在省委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列“好”等次。一份份荣誉,一个个笑脸,彰显了脱贫决心,展现了沁水变化。
文化下乡
党建引领聚合力:吹响“冲锋号”
沁水县委书记原光辉说:“党的领导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定盘星’。脱贫攻坚战,哪里有贫困‘碉堡’,哪里就有党旗飘扬。”
五年来,沁水县压紧压实“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构建“三级包扶”格局,创新完善“一梁三柱”农村基层党建机制,配齐配强扶贫力量,吹响脱贫集结冲锋号。
把牢第一责任不动摇。县委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先后批示督办脱贫攻坚相关事项32项,深入一线调研23次,召开小组会议16次,办公室会议24次,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
扛起主体责任不推诿。县、乡、村三级书记深入28个贫困村开展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累计解决问题928个。县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全面落实“双签”责任。47名第一书记、202支工作队、609名工作队员驻村入户,87个县直单位、3368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针对四类户,建立帮扶台账,领导帮、重点帮、连续帮、跟踪帮,把责任落实到位。
压实监督责任不松懈。县纪委监委紧盯资金流向、项目管理、政策落实、领导责任、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2019年,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0件,给予党纪处分6人,组织处理34人,强化了脱贫攻坚作风建设。
扶贫车间
产业扶贫拓路径:打造“聚宝盆”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要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才是重武器,才能拓路径,打造聚宝盆。
着力做大“产业圈”。以“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特色农业、旅游、光伏、电商四大产业为支柱,抓项目、扩规模、创品牌,2016年以来共安排扶贫产业项目资金15702.425196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95个,28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五有”全覆盖。成功创建“百里画廊”土沃整乡推进试点,沃泉小镇、杏则徒步小镇、南阳红色文化康养旅游区、西文兴文化旅游区等融合发展园区已形成规模。
着力做实“设施圈”。重点实施7大类18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项目,涵盖交通、水利、文化、电力、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制定了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十二项措施,多措并举解决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贫困村贫困户生产资料保障和农特产品销售、扶贫企业扶贫项目开工复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着力做强“金融圈”。2016年以来,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9621.36万元。同时,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2005.24万元,惠及2531户次,设立风险补偿金857.5万元,达到8:1的比例,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
万头猪场
民生保障助攻坚:突破“瓶颈口”
易地搬迁扎实推进。全县共安置1312户3263人。21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1238户30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4户2957人,同步搬迁34户62人)。分散安置74户244人。拆除、复垦、入住均达100%。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农房质量提升。对全县四类8040户进行住房安全等级鉴定。129处16474户饮水安全圆满解决。
教育就业力度空前。率先在全省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对象子女343人,入学率100%。今年重点实施14项教育扶贫重点工作任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688人次;全面落实“雨露计划”,资助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24人,二本以上贫困大学生补助27人。通过举办“春风行动”、“四进四送”、“民营企业”招聘活动,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462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74人。
社会保障精准惠民。社会保障精准惠民。全县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建档立卡1176户1582人,特困人员兜底保障建档立卡504户514人。两项贫困户占比39.6%,今年新兜底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户378人,2743户困难家庭解决了基本生活困难。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56万元。
健康扶贫红利释放。全面建立医保兜底保障机制,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患者补偿1680人次,医保补偿696.37万元;共为11743人次报销医药费256.92万元。通过上门现场认定、医院鉴定为建档立卡户办理慢性病1540人,“两病”高血压、糖尿病1451人,免费为9099名中老年贫困户进行体检;对2447户5365人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对贫困户患者进行签约管理,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银耳种植基地
深度攻坚防返贫:破除“肠梗阻”
提升深度攻坚成色。出台《助推深度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深度贫困人口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2019年动态调整深度贫困人口57户121人。加强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管理,确定脱贫监测户125户292人,边缘户39户102人。制定出台了《沁水县防贫救助试行办法》,扎实完成巡视、督战、排查等93条问题整改,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描绘生态扶贫底色。持续推进“绿色生态脱贫工程”,扶贫造林合作社贫困户参与造林人数达到326人,带动224户559人实现劳务增收,贫困劳动参与率达68.7%。全县聘用贫困户管护员414人,占比60.5%,实现绿色与扶贫共赢。
彰显社会扶贫本色。全县驻村帮扶单位、国企、民企积极行动,从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产业帮扶、基础设施、以购代销、五进十销、就业帮扶、走访慰问以及现金资助等多方面入手,累计帮扶和已达成帮扶意向共计232万元。
创新特色扶贫亮色。通过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零收入村全部“破零”,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80%。兴建8个乡村两级“幸福大院”项目,解决了五保、低保和深度贫困人口494户646人的移民和养老问题。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谋振兴、增成色。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关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沁水全县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尽锐出战、攻城拔寨,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易地搬迁新房
设施完备的学校
端氏镇必底村:党建引领拔穷根 双脚踏上幸福路
必底村位于端氏镇西北部,距离端氏镇20公里,全村共135户2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6人。2017年底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底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2015年以前,必底村是一个处在群山沟壑中不起眼的小山村,该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村中无劳动力,集体经济无收入,基础条件落后,老百姓收入不高,是名副其实的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必底村强党建促脱贫,整合村两委班子、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党员、包村包片包带领导五支力量,搭建起脱贫攻坚作战部,确定了“强化班子、巩固基础、精准结对、壮大产业”的工作思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为必底村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核心动力,锻造坚强堡垒。必底村始终把支部班子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任务。通过借助帮扶单位县委办党建优势,以“双联双创”为依托,引导村支部正常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党务培训、警示教育。同时对照阵地标准化建设内容,逐步健全了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完善了党员管理、党费收缴、智慧党建等党建档案资料,进一步对“入党誓词”及党员学习培训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六项制度”悬挂上墙。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农村党员开展杂物清理、垃圾清扫、服务群众等义务活动,引导农村党员树立“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
坚持精准施策,积极为民办事。为加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县委办党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帮扶责任人,实行结对帮扶“一对一”,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针对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人群,鼓励发展小规模“庭院经济作物”,通过户均一头猪一亩经济作物,增加家庭收入。坚持宣传引导,落实惠民政策。通过张贴漫画、事例再现、上门宣讲等方式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提高村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同时,利用县医疗集团送健康下乡活动,组织医疗专家上门为有行动不便、疑难杂症等特殊需求的贫困户进行现场义诊,赢得了贫困户的赞赏和好评。
破解产业难题 实现经济增收。针对必底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村中无劳动力,集体经济无收入,老百姓收入不高的现状,从养羊、养蜂到种植辣椒、中药材等多个方向进行探索实践,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山西新大象集团,采取“村集体+企业+银行+贫困户”的“1+1+1+1”合作模式,发展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鼓励村两委班子带头成立沁必养猪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截至目前贫困户累计分红41.25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增收15.5万元。为避免产业单一、后劲乏力的现象,借鉴山泽村发展杜仲产业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杜仲种植项目,以三年为周期,分批实施,流转村民土地300余亩,持续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在发展生猪养殖项目中,“三通一平”是新大象集团提出的前提条件,为争取资金支持,通过联系沟通县直各个部门,对接中石油驻地企业进行场地平整,对接县水务局、水电公司、县发改局申请项目,积极争取资金200余万元解决沁必生猪养殖场的“三通一平”问题。“五位一体”小额贷款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一项重要金融政策,面对5万元的信贷资金,贫困户犹豫了,担心发展不成反成债,加重自己的负担,村两委干部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又去晋城、到端氏、跑嘉峰、下郑村,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让贫困户打消思想顾虑,顺利贷款入股合作社,加快了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进程。发展产业项目为必底村民自主脱贫植入了造血细胞,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发展动力。自2017年至2019年,27户贫困户已实现稳定分红,17户年均拿到了7500元,12户年均拿到了3750元。村集体年均收入8.4万元,成功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杜仲种植产业项目第一批已完成流转必底村32户农户土地合计89.1亩,年底可为村民带来流转土地收入44550元。
必底村在一朝一夕的岁月中发生着改变,如今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红利充分释放。昔日的荒沟,变成了一座大型现代化的养猪场,昔日的荒地,也变成了一排排纵横交错的杜仲苗。每当在年底分红的现场,大家欢声笑语,有的人在诉说着村里的变化,有的人在诉说着家里的变化,有的人在诉说着内心的变化......言笑间无不透露着激动与幸福,洋溢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增收喜悦。
太阳能发电
现代化农业设施
沁水县审计局:真情驻村出实招 精准帮扶求实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沁水县审计局在人手有限、业务繁重的情况下,一方面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积极响应号召,调遣精兵强将投身到脱贫攻坚的洪流中来,深入基层,融入群众,精准帮扶,务求实效,为龙港镇固镇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树牢“交总账”意识,强化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认真履行党组书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选齐配强工作队伍。精心选派三名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是局机关最熟悉农村最懂农业的工作人员组成帮扶工作队,机关32名党员和普通干部与帮扶村35户贫困户结对。坚持月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理思路、找问题、定措施、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逐事逐项解决。每周一例会对帮扶责任人进行帮扶政策培训,提高帮扶干部能力水平。认真执行三级书记遍访制度。局党组书记定期到村指导,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走进贫困户家里,深入田间地头,每到一户、每到一处,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在走访中发现问题,在调研中查漏补缺,列出清单限期整改,一条一条压茬推进。
秉持“谋长远”思维,顶层设计规划
固镇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96人,分散在3个自然庄上。针对固镇村群众居住分散、基础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召开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会议,同时采取登门入户看一看、生活情况聊一聊、社情民意访一访、群众需求听一听,集思广益,立足长远,为固镇村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改善基础设施和调整产业结构并重的工作思路。村集体通过因地制宜上项目、争取政策兴产业、易地搬迁挪穷屋、盘活土地夯基础,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乡村环境;贫困户主要是针对不同家庭状况、致贫原因、贫困户需求等,一对一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合理使用异地搬迁、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一户一策、不拉一人、列出清单、精准施策。
突出“补短板”重点,夯实发展基础
基础条件簿弱是制约固镇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该局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完善基础设施。维修支部室楼顶、室内外墙体,改善办公条件,修建1000平方米晒粮场,维修疏通300米街道排水管道,铺通南山田间道路2公里,解决全村群众出行上地难问题。进行环境整治。拆除公路沿线及街道两侧25户破旧房屋50余间和残墙断壁5处300余米,硬化街道3000平方米,每户免费发放了葡萄苗,统一栽种了爬山虎,制定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解决吃水问题。帮助帮扶村开凿220米深井一口,修建80立方米蓄水池,维修改造3500米管道,彻底解决固镇村550余口人饮水安全问题。
围绕“促增收”根本,培育富民产业
针对固镇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这一实际,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等举措,争取扶持资金500余万元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一是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建成了年出栏50头的肉牛养殖场。村集体将申请到的78万元扶持资金投资建场,贫困户参股,合作社负责养殖、销售,73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分红450元。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与利阳公司合作,为村集体和42户村民分别建成200千瓦和380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采取“村集体+企业+银行+农户”的合作模式,村集体负责协调安装场地,企业负责安装、运营和银行贷款担保,银行负责发放贷款,村集体每年可增收7万余元,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三是将开发的40亩水地建成32标栋春秋大棚,采取“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运营。村集体新建大棚及水、电、路基础设施,优先贫困户租赁经营,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万元,承包户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73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分红250元,既解决剩余劳动力,又实现了足不出村的增收。
织密“兜底网”防线,真情化作温暖
根据“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扎实开展“十个清零”行动和脱贫攻坚普查准备工作,针对查找出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医疗保障、收入不稳定等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制定相应整改措施,逐项整改落实到位。一是采取党员干部捐款和单位出资相结合的举措,三年共计筹资10万余元,为村民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确保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吃穿不愁。二是争取资金50余万元,24户贫困户顺利实施了危房改造,23户实施外墙立面提升工程,15户贫困户实施了移民搬迁,彻底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三是通过健康扶贫“双签约”,县财政统筹解决43户患有慢性病的贫困基本医疗保险和就医问题。四是将全村贫困户的适龄儿童登记造册,帮助在读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教育资助。五是落实低收入人口兜底救助政策,为8户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申请基本生活救助,1户五保户申请集中供养,特别是贫困户李江意外事故住院,手术费需要10万元,单位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为其筹集住院费用,通过单位职工捐款、争取民政部门扶持、水滴筹等途径,共筹集到17114元,并为其申请办理了低保。
真情驻村,用心帮扶,方能栽下“摇钱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方能扎下“致富根”;聚拢五指,合力攻坚,方能铺平“小康路”。2017年,固镇村73户贫困户196人实现整村脱贫,顺利通过贫困村摘帽退出验收。面对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面对老百姓的一张张满是获得感、幸福感的笑脸,日日夜夜的倾情帮扶化作欣慰。接下来,巩固脱贫成果,让固镇村老百姓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广,将是审计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永不褪色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