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济源 > 正文

济源身残志坚的追梦人

来源:济源网编辑:李茗茜发布时间:2019-12-04 21:28:36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据统计,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相当于每16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他们或许身有缺陷,但乐观开朗;他们可能生活艰难,却坚韧勇敢。在济源,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身残志坚,勇敢追梦,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带来的社会正能量。

  李小稳:轮椅上圆创业梦

李小稳(左)和丈夫一起查看红薯长势。 新华社发

  李小稳是轵城镇柏林村人,40岁患上类风湿,导致下身瘫痪,逐渐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但她不甘现状,努力学习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克服土地流转、贷款困难等种种障碍,经过数十次试验,发现脱毒红薯品种,结出的红薯产量高、味道好,很受市场欢迎。如今,她创办了“柏林脱毒红薯苗”育苗基地,从最初的“小火炕”扩展到20多个大棚,每年供苗规模400多万株,毛利润30多万元。

  翟平安 :身残志坚的拖拉机手

  翟平安是邵原镇张凹村人,16岁那年考上了高中,开学前跟着村民修渠时马受惊了,他和车一起翻到了沟底,导致左腿折断,留下了后遗症。他读完高中后,自学修表技术,再难修的表,也能想尽一切办法修好;进城打工,夫妻俩共同送煤球;41岁那年拿到驾驶证,买了第一辆二手拖拉机,开始在山上跑起了拉预制构件、拉砖的活,他已成为一个熟练的拖拉机师傅。

  外卖"掌门"卢三保:从贫困户到创业青年

卢三保给员工授课

  27岁的卢三保是饿了么的济源“掌门人”,是从贫困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他从小就双腿残疾,而身残志坚的他选择做外卖这一行,就是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张阳阳:“自食其力的感觉真好”

  张阳阳打小腿脚不便,母亲也双手残疾,不能正常活动。两人报名参加为期10天的残疾人手工编织培训班,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编织技术。恰逢小满会,一家人从花卉市场购进了鲜花,搭配着编织的工艺品拿到集会上卖。“即便小满会结束了,我们仍然会到其他地方去售卖,钱多钱少没关系,至少一天的饭钱有了。”张阳阳说。

  谢实现 赵月兰:“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谢实现、赵月兰夫妻俩是下冶镇吴村人。谢实现19岁时在建筑工地上不慎触高压电而导致重度残疾,左臂大部分截肢,险些丢了性命。赵月兰从小就患高度近视,十几岁时双目失明。

  2004年,谢实现开始养猪,从开始的20多头猪,发展到2016年猪舍约300平方米,120头猪,离不开谢实现爱学习的习惯,赵月兰在盲人按摩店学习按摩技术,已经开始挣钱。“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

  

  赵宗富 赵小东:父子同心“脱贫忙”

  

  赵小东是坡头镇柳峪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宗富的儿子,从命运多舛的失明者,到众口称赞的再就业“明星”,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赵小东不仅战胜了黑暗,还战胜了贫穷,用自身的努力为生活增添了光明。

  如今的赵宗富,一年打零工算下来有1万余元的收入;儿子赵小东的按摩店,一年也可收入3万多元。

  尚建军:做身残志坚的职业农民

  “我虽为残疾人,但也不能给国家添负担,踏踏实实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家住轵城镇南李庄的残疾农民尚建军说。2019年,尚建军靠着在家养殖肉兔实现纯收入4万元,一举摘掉了“穷帽子”。今年,他计划扩大养殖场的规模。

  高保全:人穷志不穷

  高保全,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是三级肢体残疾人,妻子刘爱琴是四级肢体残疾人。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去砖场拉砖,拉完砖一刻也不闲,又跑到王屋山景区干零工补贴家用。“虽然我身体有残疾,家里穷,但人穷志不能穷,要有骨气。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靠帮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靠自己才踏实,勤劳才能致富。”

  大峪镇王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小敏依靠蔬菜制种和养牛成功“摘帽脱贫”;王屋镇谭庄村的王宴波因车祸致残,与妻子周小娥一起种菜、养猪,空闲时间开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荆耙……这些可爱的人,用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奋斗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济源网综合)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