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3月,示范区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济源2021年教育事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锚定了新方位、擘画了新蓝图,在济源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秋阳杲杲,叠翠流金。示范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源教体系统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推进教育体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传承红色基因
让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
在黄河路小学,每位党员教师上班前都要佩戴上鲜艳的党徽,让党徽陪着他们入校园、进课堂。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戴着党徽上岗,不仅亮明了党员身份,更唤醒了党员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在该校校长杨红怡看来,佩戴党徽上岗,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是一份鞭策和驱动,“党徽在胸,能提醒教师时刻注重言行举止,在孩子犯错时,党徽会提醒我们再多一份包容与耐心,面对困难学生,党徽会提醒我们再多些关心和爱护。”
“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是黄河路小学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标识,更是示范区构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党建格局、让党旗在校园高高飘扬的生动缩影。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言之谆谆。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济源教体系统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日活动”、主题教育、“以案促改”、集中培训、理论宣讲等平台,深入开展初心使命教育、红色革命教育、学习先进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坚持每次会议“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平时通过“学习强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广大党员和教师“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持续增强,思想政治素养显著提升,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日益彰显。
一个标兵一个榜样,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示范区克井镇第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新乐推行课程育人,开发“知书达礼”德育课程和42项少年宫社团课程,培育出“五联系、五照亮”党建品牌;下冶镇第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小社,以“三抓三促进”为载体,争取社会爱心捐款,大幅改善了校园环境与学生生活;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党总支委员孔拥军,努力把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做到极致,带领师生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大奖……济源教体系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形成勤政廉政、争相出彩的良好局面,为基层党建作榜样、作示范。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示范区以政治建设统领教体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把党风廉政文化与学校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相结合,不断挖掘廉洁教育内涵,广泛培育廉政文化之花,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收获了累累硕果:济源六中“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受到省纪委高度评价;高级中学“彩绘强国”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铜奖、“一体两翼 多彩青春”团建项目荣获省特等奖;济源一中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济水一中等4所学校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实验中学、思礼初中、大峪二中等37所学校获评“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示范区教育体育局被授予创建工作红旗单位,受嘉奖2次。
强化队伍建设
铸就教育铁军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图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
2020年至今,示范区教体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修师德为根本,以铸师魂为核心,以强师能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教育铁军。
2020年,示范区新招聘221名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2021年,签约48名优秀毕业生、免费师范生;进行各类教育培训,参与13000余人次;组织开展“送课下乡”“网络教研”和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参与7000余人次……示范区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进一步强化,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个人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趋势;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学校发展是否有动力。为有效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示范区教育系统实施“领航计划”“青蓝计划”,培养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名师1人、“河南省名校长”7人、省级名师41人、省级骨干教师349名以及一大批市级学科领军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
“校长心中要一直树立高远的办学目标和远大的教育理想,拥有开阔的心胸与灵活的管理方法,要明白一个好校长往往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济源教育系统队伍建设从校长这一教育发展“领头羊”抓起,通过与江苏南通等地名校交流,实施“领航校长”培训计划。今年,示范区教育系统选拔出62名校长赴江苏南通11所名校挂职锻炼,以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塑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业、知识渊博、爱生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示范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今年以来,示范区培育挖掘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百名“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150名师德先进典型;特岗教师管理入选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典型案例;“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入选“国培十年”典型经验案例;济源一中郑小艳、王晓琳老师分获“中原教学名师”和“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五龙口镇杨盼盼老师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教育系统中4人获评中小学正高级职称,实现历史性突破。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而教学督导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今年8月,示范区教育系统聘任总督学、特约督学、专职督学、督学顾问、责任督学,成立教育督导队伍,围绕教育发展大局,依法履行督政、督学、质量监测职责,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服务与提升并重,针对五项管理专项督导及“双减”落实、平安开学、学校安全和校园环境整治提升、秋季招生、教师到岗等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取得了明显成效。
营造尊师重道、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是示范区教育系统的不懈追求。
今年以来,济源实行新的乡镇教师工作补贴,提升补贴标准,并在职称评定方面实行乡村教师“专门通道”,给予政策倾斜,让广大乡村教师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投入资金3140万元,为8个镇29所学校的乡村教师建设周转宿舍512套,其中,新建130套周转宿舍,改建382套周转宿舍;启动1500名乡村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2022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让广大乡村教师“住有所居”。与此同时,示范区各学校在教师培养管理上下足“绣花针”功夫:克井中心校构建“读写”课程,轵城中心校营造“教、学、评、研、管一体”的教学生态,北海中心校推行“课例研究”,下冶中心校持续实施教师“数字化考核”等典型做法,均收到了“小切口、大收益”的良好效果。
聚焦民生实事
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石
8月31日,济水一中3号教学楼如期落成,天坛路小学、玉川路小学新建教学楼交付使用。
短短100天,示范区教育扩容提质3个主要项目如期落成,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像散落在玉川大地上的明珠,串起了孩子们的童年和笑声,也串起广大市民对教育的希望和期待。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多,市民希望新建学校、增加优质学位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满足市民需求,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年初,示范区将济水一中改扩建项目,玉川路小学、天坛路小学扩建项目列入2021年度重点建设项目。
“要高质高效扎实办好教育民生实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要充分认识济水一中改扩建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为济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生机活力。”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在听取济水一中改扩建项目设计汇报时的讲话掷地有声。
蓝图已绘就,鼓点催征急。示范区教育体育局立即成立项目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局长靠前指挥,协调督导,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线人员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项目指挥部要求施工单位多上工班多上人,工程施工高峰期,济水一中改扩建工地安排了18个施工队、420多名施工人员交叉作业施工;项目专班建立施工微信群,每天通报施工人数及工程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机制,把所有同志分派到工地,具体到人,具体到事,分头监管,齐抓并进,实现每日工程计划和实际进度的无缝衔接;为克服因疫情原因造成的施工难题,工程指挥部人员积极协调,每天奔波于项目工地和高速站口,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协调运送建筑材料;为应对雨情,所有施工专班人员全天值守在工地,在暴雨来临之前储备防汛物资、码放防水沙袋,并协调5个大功率水泵不间断抽水,确保基坑积水及时排出……经过100天昼夜鏖战,示范区教育扩容提质3个主要项目如期落成,教育惠民这一“民之所盼”稳稳落地。
聚焦民生实事,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石,不止于这3个主要项目。2020年以来,示范区投资900余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4个;投资1400余万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办园条件,实施续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6个;愚公路小学建成投用,思礼卢仝小学建设主体完工,玉川路小学和天坛路小学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省民生实事教师周转宿舍任务圆满完成;王屋镇、邵原镇、下冶镇的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体艺融合
构建健体益智优良生态
梨林镇中心小学足螺代表队代表济源参加北京举办的国际斯迈夫体育展览会,让这项源发自济源的新兴体育运动走出了河南、走向了世界,受到自由轮滑世界冠军廖杰、芬兰大使等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健康路小学将剪纸艺术确立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确立了低、中、高三阶段学生培养目标,分年级编写教材,开设各类主题课程;王屋镇愚公学校一改山区体育课“只会跑跑步做做操”的窘境,联合校外机构,把射击、足球搬到小学部和初中部的体育课堂上,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玉川路小学在音乐课上引入竖笛、陶笛乐器,简单易学、负担不重、容易上手,深受孩子们喜爱,在“听、学、动、奏”的过程中,为孩子们开启了“音乐殿堂之门”……
近年来,济源在体育美育领域大胆改革、突破创新,为学生健体益智的全面发展构建了优良环境,成功走出了一条体育美育改革的特色之路。
体育教育“专而精、大而壮”,济源高中阶段各类体育项目水平均处于全省第一梯队,中小学体育代表队在全国竞技类赛事中成绩不俗;艺术教育“优而美,美而强”,在全国历届中小学艺术展演、全国魅力校园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等活动中,济源先后有30多个节目获一等奖,学生书画作品获奖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体艺成绩花开灿烂,体育专业课与文化课双上线率平均达到85%,艺术专业课与文化课双上线率平均达到95.6%,更有一大批体艺特长生叩响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名校大门。
体育美育改革进程中,体艺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在音乐美术方面,济源邀请省内外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并组织音美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学习,到苏州、厦门、西安等地观摩展演,同时常态化开展教科研活动,通过“协同创新”督促教师将日常教学和专业素养相融合,逐步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在体育方面,济源积极接纳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进校园,引入专业教练员队伍,打造更加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系列科学有力的措施推动之下,济源培育打造出一大批优秀体艺教师:济水一中男篮教练王保星在学校支持下,通过深入全国各地的比赛历练,不断提高实战经验和执教水平,逐步成为一名“冠军教练”,执教校队先后16次蝉联济源中学生篮球联赛冠军,多次代表济源征战省内外乃至全国比赛,屡次摘金夺银、取得佳绩;济源一中音乐老师郑燕,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国家级培训,她辅导学生创作的《水母鸡》《月亮今晚就要出嫁了》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
强化改革创新
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0年高考,济源一本上线1650人,上线率高达27.77%,高出全省12.25个百分点;二本上线4548人,上线率高达76.55%,高出全省31.76个百分点;9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一大批优秀学子被国内外一流名校录取;职业技术学校在全省技能大赛上荣获9个一等奖……
每一个数据都是济源旗帜鲜明谋质量、理直气壮抓质量、专心致志提质量,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济源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不断探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激活教育发展“一江春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济源一中建立特长生培养主教练制度,济源四中强化小语种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机会;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中餐烹饪部以“第二届校园美食节”为突破口,上演一场“美食大比拼”;下冶镇第二中心小学开设的电影课程,打破学科教育边界,从电影中抽出值得辨析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促进学生领悟内涵;济水一中持续探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沁园中学打造“六问课堂”,太行路学校立足“问题——活动——评价”课堂教学“三大基石”,把课堂教学“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课程品质……
着眼当下,济源越来越多的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用守牢教育质量的“定力”来激活品牌建设的“动力”,追求高质量、高品质、高品位的教育。在济源,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面规范开展,有效解决了家长关心、烦心的“四点半”难题;“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连续4年获国家和省级荣誉;校园安全管理全面加强,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实现“双零”目标,全社会对教育的认同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当前,济源教育扶贫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示范区已建立起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687人次。控辍保学工作持续强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千秋伟业,教育为本;逐梦未来,教育先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济源教育系统将坚持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建立健全融合育人体系,写好立德树人文章;遵循“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一根本逻辑,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把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这一根本要求,提升教育惠民服务水平,维护教育公平正义;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