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穷怕了,现在真是幸福多了,日子越过越好,有了奔头。好政策让我脱了贫,这一切都要感谢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12月26日一大早,阳谷县阿城镇吕场村64岁的村民李希金,就一头扎进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起来。
说起李希金家的过去,吕场村村民无不同情动容。早些年,李希金一家人靠着务农和打零工,虽然辛苦,但生活还算殷实。6年前,李希金的儿子不幸去世,家里失去一根顶梁柱,加之老伴患冠心病多年,干不了体力活,所有的担子都落在李希金一人身上,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孙子正在上小学,需要人照顾,我年纪又大了,出去打工没人用。”李希金说,尽管有勤劳致富的愿望,但一没钱、二没技术,摆脱贫困对他来讲,成了一种奢望。
2016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大地。当年,在村民代表大会的评议下,李希金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帮他出谋划策,让他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经过一番思考,李希金决定建个大棚种蔬菜。
路子有了,没有资金怎么办?李希金积极争取,村“两委”帮助申请,终于落实了5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作为启动资金。
2017年7月,在自家地里建起了占地1亩多的蔬菜大拱棚。李希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不仅如期还清了贷款,去年还新建了一座占地4亩的蔬菜大棚,脱贫致富的脚步越迈越扎实。“贫困户可不是什么光荣称号,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还是自己劳动得来的更踏实、更长久。”李希金说。
“蔬菜产业是阿城镇的农业主导产业,镇上还建有阳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资金、技术和销路上都能保障。像老李这样勤劳能干的贫困户,脱贫自然不成问题。”吕场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庆表示。
如今,李希金逢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好,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等,各种政策都帮到了老百姓的难处痛处,给了贫困户希望。“今后一定要继续好好干,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李希金脸上溢满笑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