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动能转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1-02 21:14:32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伟中通客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朱茂明摄

  隆冬时节,新旧动能转换的热潮涌动鲁西。在去年11月29日召开的2019山东(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推介会上,聊城面向省市25家基金管理机构和15家金融机构集中推介了42个优质产业项目,现场达成意向投资项目18个,基金投资额21.3亿元。去年12月2日至4日,我市对11个县市区的66个项目进行集中观摩。一个个大项目拔地而起、快速推进,让大家在“大比武”中看到了发展、比出了干劲、增强了底气!

  2019年以来,我市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全力以赴上项目,二三季度新开工重点项目数量均列全省第二位,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94个,20个已竣工投产或部分投运;聚精会神抓招引,1-11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7.2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9.09%;盯紧靠上解企困,前三季度,289家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中有192家实现同比增长……

  这场发生在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正转化为聊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毅行动。

  (一)

  当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到了最“吃劲”的时候,聊城如何破局?统筹布局、政企联手、合力攻坚,才能形成最强大的推动力。

  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此时充分凸显。我市设立了10亿元的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同时积极对接省级引导基金,山东省首批公示的项目中,聊城有5个项目入选,基金总规模11亿元,省级基金给予支持2.2亿元。设立了6支创投母基金,认缴规模达50亿元,实缴规模10亿元,投资落地9个重点项目。创设了市级企业应急转贷母基金,带动市县各级成立8户应急转贷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5.3亿元,为50余家企业累计转贷6.7亿元。

  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只是聊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系列“组合拳”之一。为做优做强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等九大产业集群,我市编制完成了九大产业集群专项规划,围绕每个产业集群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印发实施了《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督导考核办法》,对考核指标和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全程督导、定期调度。目前,茌平信发铝业正在规划建设铝精深加工千亿产业园,再造一个新信发;鲁西集团正在与央企中国中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三年投资120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华润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园和万象汇商业综合体项目也落户我市。随着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加快汇聚,聊城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正在加速形成。

  既谋长远,也谋当下。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市坚持每月召开县委书记座谈会调度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等进展情况;成立了投资运行和工业运行指挥部,成员单位帮包重点企业,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遍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帮助解决问题。

  (二)

  万达欢乐小镇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140亿元,占地120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规模最大、理念最新、业态最全的大型城市生活商业综合体。

  阿里云创新中心·智汇谷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形成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下转A8版)

  (上接A1版)的大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可孵化数千家中小型优质企业,引进百余家国内外顶尖人才,千余家企业机构入驻……

  全力以赴抓项目、盯项目、上项目,成为一年来聊城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强音。

  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产业,核心在项目。今年以来,我市建立了重大项目落地机制,实行领导联系帮包、要素保障、考核评比、周通报、月调度制度;成立了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协调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统一规范项目并联审批流程,领导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工作;创新项目审批和服务方式,社会投资工业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施工建设,审批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实现“拿地即开工”。

  日前,投资6.5亿元的希杰九期核苷酸项目投入试生产,这是世界500强韩国希杰集团自落户聊城以来第八次追加投资。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广平说:“企业一入驻,我们就给希杰集团规划了1000亩产业园,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情况下,我们给他预留了400亩土地,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为尽快上项目奠定基础。”在政府全力支持下,该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只用了不到11个月。

  针对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问题,逐个剖析原因、跟踪破解,已经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常态”,这也为项目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一季度新开工重大项目数量列全省第16位,二三季度新开工数量均上升到第2位;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94个,20个已竣工投产或部分投运。

  (三)

  “我们与武汉长飞共同开发的聚酰亚胺特种光纤已经开始销售,打破了国外特种光纤行业的垄断,目前华为正在与我们对接。”2019年12月2日上午,在阳谷波米科技液晶取向剂和光敏性聚酰亚胺电子材料项目现场,项目的“高新元素”引起了全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人员的关注。

  在一个个项目现场,一栋栋车间厂房,科技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动能的源泉,也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的根本手段。一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着力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带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目前已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19项。同时出台了《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全力推进科技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激发了创新动力。

  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创新要素加速向优势产业和项目聚集。依托行业领军企业、高层次创新平台,我市加快推动设立九大产业集群研究院,目前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研究院已经挂牌,其他产业集群研究院已经制定组建方案,正在有序推进。全市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9家,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1家、省“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37家。

  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带动了一批创新型企业蓬勃兴起。今年全市有116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历史最多。通过实施“专精特新、育苗扶壮”工程,全市新增4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列全省第二位。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