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邮农场里的农业新探索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1-14 16:37:11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市,我市不断开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维,在农业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2018年10月,聊城邮政在全省率先引入邮农场“互联网+农业”服务模式,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插上了有力翅膀。老百姓只需通过手机上的一个APP,就能够享受到免费的科技服务。截至目前,全市邮农场试点拓展到4个县11个乡镇,发展村级服务专员161名,发展会员4773户,覆盖面积3.1万亩。

  有效 为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互联网和农业如何结合,聊城邮政一直在研究和探索。“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邮政要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去服务三农。邮农场模式推出之后,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先期试点的冠县范寨、定远寨,莘县观城、张鲁,临清尚店等乡镇的服务专员和老百姓有深切的体会。”市邮政公司总经理王开峰说。

  “邮农场项目确实是一个好项目。”冠县定远寨镇呼家村邮农场的服务专员呼顺堂说。去年5月份,邮农场项目在定远寨镇落地之后,他是第一位加入邮农场的服务专员。通过前期讲解宣传,呼家村共有16户78亩地加入邮农场项目。“邮农场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种植的玉米长势比对照田好很多,亩均增产40公斤至150公斤,得到了村里很多农户的认可。有了这个对比,村里的群众积极性就上来了,冬季小麦示范田整整比玉米季增长了2倍多,达到186亩。”呼顺堂说。

  有利 让农民学会科学种田

  农村劳动力高龄化也是目前农业发展遇到的一个难题。“我所在的呼家村有1100人口,1200多亩耕地,但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父母年龄大了,对庄稼照看得不是很好。”呼顺堂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服务,邮农场项目制定了详细的会员服务计划和流程,为每一户使用套餐的农户建立示范田档案,从种到收,建立农作物生长档案,直至跟踪作物的收获水平,确保与对照田形成增产优势。

  2019年,项目示范田覆盖耕地面积8517亩,邮农场项目从套餐肥配送、施肥提醒、浇水提醒、打药提醒到试验田产量对比、农事托管等方面细化服务,以“农事服务+科学指导+托管服务”理念帮助农民种田,让农民不仅实现了降本增产,还学会了如何“科学种田”。“省时省心省力,还增产增收。”呼顺堂说。

  有力 推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

  “为老百姓服务就是我们的初心。”王开峰说。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聊城邮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三农模式不断创新。

  “邮农场采用合伙人模式,邮政与服务专员之间是一种共建、共享、共赢的经济关系。”王开峰介绍。这种模式既发挥了专员自身的影响力和能力,又发挥了邮政自身具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更好地推动邮农场项目开展。

  “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其实是一个观念的问题。”王开峰介绍,“单家单户进行产业链衔接很难,只有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才能衔接,农户和企业完全可以构建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实现双赢。”邮农场项目旨在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整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公司、粮食企业等资源,搭建共享平台,降低种植成本。今年,邮农场项目将进一步加强与专业农业服务机构的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托管规模,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工作人员在冠县范寨镇范寨村“邮农场”示范田进行统一喷防。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