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制造业强市理念,突出存量优化、增量提升,强化创新引领,实施深耕细作,抓好“5+4”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世界各国的不同表现都充分印证了,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所在。只有实体经济强大,才能增强国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正在召开的市两会上,如何让实体经济真正“实”起来?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围绕如何壮大实体经济,市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路线图”:
——以更大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围绕“四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100家小微企业、100家科技型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构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争取临清轴承纳入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以更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围绕“五大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抓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八大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10项以上,力争新增省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典型经验2项,新增注册商标5000件以上。实施互联网赋能,精心谋划并开放一批应用场景,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聊城率先示范应用。
——以更大力度强化创新引领。与省产研院合作,创新设立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新材料、现代高效农业等研究院作用;全面深化与聊城大学的合作,全方位加强与高校院所交流对接。整合各类科技资金,加大科技创新奖补力度,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省级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
——以更大力度推动过剩产能调整转型。统筹推进“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开展“亩均效益”“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试点土地储备项目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实施“腾笼换鸟”,集中加快处置一批“僵尸企业”。
“正如报告中所说的,我们绝不能再走能耗高、污染重、占地多、效益低的老路,必须横下一条心,向存量要质量,向增量要活力,向减量要空间。”报告中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阐述,在代表委员们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加快振兴实体经济、推动聊城破茧成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市人大代表雷霞表示,东阿县将坚持“制造业强县”理念,进一步做好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文章。在阿胶产业生态方面,组建阿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制定发展规划,推动系列产品研发、标准体系制定、原材料及产品营销三大平台建设,提升阿胶产业集聚和协作配套水平,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集群发展格局。
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壮大本地产业,又要引进外来投资。今年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李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进聊城“双招双引”工作的提案》。她在提案中建议,应大力培植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以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瞄准、引入一批“瞪羚企业”。这些“小而新”的企业和项目爆发力大、后劲足,应把“家门口”的产业和优势利用好,推动对外合资合作和混合所有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