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东大门”有了“千里眼”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7-28 11:31:55

 

东阿县非现场执法检测平台正在对过往车辆进行实时超限检测

  车牌号码:鲁ND****,超重:7280kg,超限率:14.85……7月22日,在东阿县国道G105线470km+500m处行驶的一辆超限车辆的数据被精准地传输给了位于东阿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内的非现场执法检测指挥中心。

  今年,聊城市在东阿县国道G105线470km+500m处(入东阿方向)设置了超限动态称重检测点,对过往车辆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测。该站点为全市首个非现场执法检测点,于2020年5月27日0时正式启用。

  “选择在这里设置检测点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东阿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队长贺晨阳告诉记者,东阿县国道G105线是经东阿黄河大桥进入聊城的必经之地,来往车辆多为运输砂石料的重型车辆。作为聊城的“东大门”,在此处设置检测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超限车辆驶入聊城。“非现场执法检测点设置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东阿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分管负责人陈明介绍,检测点设置之后,达到处罚标准值的超限车辆由之前的平均71.5辆次/天降为平均7.8辆次/天,涉嫌超限率由2.4%降为0.52%,达到处罚标准值实际超限率由1.6%降为0.15%。

  “超限超载是道路运输的顽症,要治愈这个顽症,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治超领域的非现场执法是一个努力方向。”贺晨阳说,作为24小时全天候监控的新模式,非现场执法相比传统治超模式有着诸多优势,例如:大幅提高货车检测率,精准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建立跨部门联运机制,解决执法力量不足,促进公正公平、严格执法等。

  治超非现场执法智能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治超非现场信息集中采集、审核,并与省、市治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可有效通过科技手段治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工作开展后,不仅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车辆运营,也间接促进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贺晨阳介绍。作为聊城市第一个启用不停车检测系统的单位,东阿县交通运输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远赴外地参观学习,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调试系统程序等。同时,执法大队加强了对非现场执法人员的培训,开展关于设备使用、证据采集等方面的业务学习,特别针对非现场执法设备操作技能和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

  “目前,仍有一些超限车辆为绕开检测点,在县乡道路行驶。”贺晨阳介绍,为全面有效遏制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绕行农村公路,避免农村公路路面损坏,维护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命安全,自2020年8月1日起,东阿县对超限超载绕行农村公路的货运车辆,将严格按照绕行农村公路的处罚标准,责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罚。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