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这方热土上,活跃着一支走村串户的宣传队伍。近年来,这个团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强素质、外拓空间,实施跨界融合、拉长宣讲链条,在推动科学理论大众化、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个团队,就是市委讲师团。
宣讲有方向 组织有力量
在市委讲师团党员活动室里,墙上挂满了牌匾和锦旗,市委讲师团团长葛海燕清楚地记得每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这是对宣讲工作最好的肯定。”葛海燕说,近年来,市委讲师团组织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通俗化宣讲20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
打铁必须自身硬。市委讲师团狠抓自身建设,全团8个人能走出去登台宣讲的就有6人,占全团人数的75%。为培养一支高水平宣讲队伍,在健全“以老带新”“以讲代培”“以赛促优”三级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市委讲师团用心打造提升宣讲能力水平的固定平台——“宣讲课堂”。截至目前,“宣讲课堂”已举办30多期,培训宣讲骨干200多人次。茌平区振兴街道的“90后”王云是一名百姓宣讲员,她在新婚后第3天就参加了市巡回宣讲。经过宣讲培训和磨练,她的宣讲水平大幅提升,现已成为茌平区的“金牌宣讲员”。
“宣讲工作只有紧跟新时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葛海燕说,市委讲师团自觉把宣讲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到工作重心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群众需要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
在“聊城要发展,我该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市委讲师团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讲聊城故事、展聊城形象”宣讲比赛,近200名宣讲员踊跃参与。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委讲师团开展了“我身边的创城故事”宣讲比赛,组建创城巡回宣讲团,深入机关、街道、学校、社区开展宣讲150余场次。今年4月又启动“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活动,通过讲好聊城扶贫故事,激发奋进力量。有群众自创顺口溜:“百姓宣讲就是好,时时处处少不了,故事精彩情真切,理论政策传开了,深入基层接地气,大受欢迎人气高。”
宣讲品牌响 释放大能量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许营镇李楼村,村民们经常能看到包村干部邢爱华肩挎“红色挎包”,耐心细致地向过往群众讲解相关政策。高新区“红色挎包”宣传队成立于2017年11月,经过近3年发展,创新了“宣讲+文艺”“宣讲+积分对换”等方式方法,开展基层宣讲近400场。
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学理论、用政策、促发展的积极性,市委讲师团指导各县市区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创建了一批有特点、叫得响的宣讲品牌。在“红色挎包”品牌的带动下,茌平区“茌山宣讲团”、莘县“燕塔故事汇”、高唐县“高唐大讲堂”、冠县“阳光宣讲团”等宣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阵地建设是推进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多年来,市委讲师团线上线下全面用力,纸上网上整体出击,打造了“一网一刊一微一讲坛”全媒体宣讲阵地,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立体化的理论宣讲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