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面对校园霸凌,家长该怎么办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03 17:06:41

  

  有些家长发现,很多孩子虽然成绩好,却并不愿意上学,提起学校生活也没有什么兴趣,为什么会这样?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刘冕提醒,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遭遇了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校园霸凌离我们并不遥远,据调查,每年全球有2.43亿学生遭受过校园霸凌,大约占学生总数的32.5%。在霸凌现场,30%的学生选择了沉默,有59%的围观者。

  刘冕说,为什么在校园这片净土里,会发生校园霸凌,“校园霸凌源是孩子向社会、周边环境学习得来。”刘冕说,首先,家庭教育方面,如果父母对孩童的照顾带有敌意、不负责任,遗弃孩子或对其施以家庭暴力,让孩童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那么孩童将来成为施暴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其次,孩童进入小学后,正处于模仿阶段,在学校里很容易受教师影响。如果教师选择错误的管教方式,也会增加发生霸凌的可能性。如果同学间发生霸凌行为后,教师不加以制止,可能使其他同学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让伤害一再发生。再次,有些霸凌者刚开始欺负他人时,往往也忐忑不安,但如果被霸凌者和旁观者不会反抗,会更加怂容了霸凌者的行为。

  刘冕强调,校园霸凌不仅有“身体伤害型”,还有“精神侮辱型”。前者的伤害显而易见,很容易被发现,但后者则是一种隐形的伤害。如果家长不能发现并处理,则会让孩子处在心理阴影中,对孩子成长不利。刘冕介绍,从她接触过的案例发现,霸凌行为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制造一个持续一生的受害循环,几乎影响孩子生活的所有领域。

  面对孩子可能遭受校园霸凌的情况,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该如何做?刘冕给出了自己的几个建议:第一,平时,家长应当做有耐心的倾听者,让孩子愿意将父母或监护人视为倾诉对象,孩子能够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面前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时能够想到可以求助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第二,孩子面对霸凌情境,家长能做哪些事。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如何应对在学校可能遇到的各种情景,让孩子学会用“自信的语言还击”。第三,当孩子遭遇霸凌后,与孩子一起找老师或学校反映相关情况,提供事实并确认处理态度。第四,平时,家长可以运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和赞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协助孩子建立学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比如,与孩子进行讨论,并请孩子在校时观察其他人的互动方式和自己有何不同?他最想交的朋友是哪几位?他们通常跟谁在一起玩?为什么?引导孩子从邻居、亲戚、才艺班等开始“练习交朋友”,借此确认孩子的社交技巧,也避免孩子因交友重心过度放在学校而缺乏自信,不利于学校人际关系的改善。第五,训练孩子解读“非语言的信息”,跟孩子沟通,他能否接收来自同学的信号,如通过表情、沉默或眼神表达出的讨厌或为难等,或者他说话时,能不能意识到他人的感受。

  刘冕说,家长通过这些方法,逐渐建立孩子坚强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勇敢面对真实人生,并有能力发现问题、作出调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