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71岁的王忠祥正为第三届“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班忙前忙后。“这一期总共招收了25个孩子,培训6天,主要讲述党史、国史、红色故事,讲解有关知识和技巧。培训和食宿全部免费。”王忠祥说。作为“五老”志愿者,王忠祥从2015年举办第一届“爱国孝亲感恩国学夏令营”以来,已经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坚守了5年,使1300多名青少年受益。
“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东昌府区关工委自1994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教育、帮助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点燃了青少年心中的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成长成才的路途。东昌府区关工委也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东昌府区调研时,用“工作扎实、成绩显著、经验丰富、前景美好”16个字对该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红色教育滋润心灵沃土
走进侯营镇侯营村关工委机关大院,红色文化氛围令人肃然起敬。“党史国史”教育展室、红色教育大讲堂、红色村史馆、阳光关爱书屋……都在无声诉说着“五老”志愿者们的努力。
2016年6月,王忠祥启动了“学党史国史”爱国主义教育流动大课堂。他自筹资金1万余元,编撰了108块中国革命史展板,用三轮车拉着进村宣讲,走遍了全镇64个村居和企事业单位。为增强红色教育感染力,王忠祥还筹资4万余元,设立党史、国史教育宣传栏,打造了“百米文化长廊”。2018年,他建设了侯营村红色村史馆,自己担任村史馆馆长和义务讲解员。王忠祥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小村里形成了一支2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
朗朗书声,句句动情。学校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如何把红色教育融入教学的点滴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东昌府区关工委全面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从2015年起,东昌府区关工委就在阳光小学进行了试点,将党史国史教育编进教材,融进课堂,这在全国属首创,目前已向全区中小学推广。截至目前,东昌府区命名挂牌的红色教育基地有38处,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400余个,青少年参与人次达16万。
今后,东昌府区关工委将继续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特色工作品牌熠熠闪光
闫寺街道凤凰集村是聊城市首批革命老区村之一,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村民解长城将一处幽静雅致的小院,改成了“红色博物馆”。他设置了10个展柜,用于摆放英模人物的奖章和遗物,一个房间还放置了家训家规展板。“目的就是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记住这段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解长城表示。每到节假日,就有不少青少年来这里参观学习。“五老志愿者解长城工作室”的牌子越擦越亮,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五老”队伍是社会的财富,如何壮大“五老”队伍,发挥“五老”力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2016年,东昌府区关工委决定在全区创办“五老志愿者工作室”。目前,该区创办规范、经常开展活动的工作室有38个,参与工作室创办和管理的“五老”志愿者共有178人。“五老”志愿者李曙光工作室志愿者李曙光重走长征路,向青少年宣讲红色故事;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关工委依托青春党校平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这些工作室和关工委组织在关心下一代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老志愿者工作室”是东昌府区关工委打造的特色工作品牌之一。此外,“阳光伴我行——大学生英才工程”也已成为知名公益品牌。2005年,东昌府区关工委募集资金307万元,设立了关爱助学基金,每年利用基金增值部分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已坚持14年,资助大学新生796人,金额达219万余元。
近年来,东昌府区关工委大力开展特色工作品牌创建工作,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比如,联合区文明办、区妇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好家风家训”宣讲、朗读、征文等活动;推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参与精准扶贫,开展“牵手关爱”行动。瞄准一流强化自身建设
在工作中,坚持“敢于领跑,开风气之先,放眼全国争第一”的方向,是东昌府区关工委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集中体现。他们着力创新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形成了一批含金量高的“东昌经验”,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东昌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区委常委会多次集中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区委常委、区关工委主任高宪栋多次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区关工委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五老”队伍建设等,使关工委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东昌府区关工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队伍。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服务中心是负责上传下达关工委工作的重要部门,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整体工作水平。中心工作人员刘梦园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因为热爱,她曾连续20多天带病加班加点;因为热爱,她曾自费买了五十多公斤鸡蛋,只为给参加培训班的贫困孩子增加点营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每天加班熬夜,及时搜集、编辑典型素材写成稿件,在上级媒体上刊登了50篇。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又刊发了70余篇稿件,打开了东昌府区关工委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东昌府区3000多名“五老”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用自己的挚爱之心、关切之情,呵护着未来的希望,托举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