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管安装在楼体外侧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水管一旦破裂,会直接影响3号楼居民的生活。”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化机小区红旗驿站的老党员杨丽芝四次找到施工方和物业,反映这一安全隐患问题,但对方一直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最后,杨丽芝建议启动红旗议事会,把问题晒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出了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这是新区街道探索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的一个缩影。
“双长”议事会
“你负责卫生、我负责活动,她负责记录……”新区街道活跃着一群老党员,他们既是红旗驿站站长,又是所在小区的楼长,这一现象在当地被称为“双长模式”。
2019年,徐怀明、杨丽芝等几位老党员积极响应社区党委的号召,自荐担任楼长。起初,他们只是带着大家统计数据、收集信息。随着党员活动室升级为红旗驿站,退休党员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红旗驿站服务队,主动承担了红旗驿站的各项工作任务。疫情防控期间,这支“双长”队伍把安全防护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社区未发生一例意外事件,他们也成为新区街道首个小区党员自治组织。
2019年以来,新区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成51处红旗驿站,其中,中巨社区的30多名党员发挥余热,以邻里事驿站议、党员帮、共参与为主线,打造了化机小区“小院故事坊”品牌项目,把基层党建的大情小事融合起来,打造成新区街道红旗驿站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样板。
驿站“红管家”
新区街道有个“60助80”项目,这一项目工作人员通过邻里间互相帮助的方式,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群众称呼这些热心人为“红管家”。
化机小区2号楼的王大爷今年78岁,他的小女儿自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随着王大爷年龄越来越大,照顾女儿心有余而力不足。红旗驿站的党员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召集小区的“红管家”进行商议。由于“红管家”的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最后,大家决定建立“多对一”帮扶机制,每周至少安排两名“红管家”到王大爷家帮忙。这批老党员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邻居加入互助行列,小区治理充满了人情味。
新区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兆波介绍:“我们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社区日常工作。比如,我们对楼栋长进行了细分,对楼栋长中的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持‘红管家’聘书上岗,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实施情况来看,这一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促进了居民自治。”
“小院故事坊”
在化机小区的红旗驿站,墙面上的图板上记录着小区里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目前,“小院故事坊”成为小区正能量传播的重要载体。
2020年,红旗驿站组建了“双长”防疫组,开设红旗文化书屋,以往平静的小院开始热闹起来。“小院故事坊”成为红旗驿站的影像机,时刻记录着正能量的红色故事。“我们不能只把院子和驿站收拾干净,文化氛围也得提升提升。”说这话的是7号楼的志愿者王金凤,这是他第3次参加红旗议事会。目前,像王金凤这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小院故事坊”记录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过程,见证着红旗驿站由诞生到强大的改变。
“人到站中去、事在站中办、难在站中解、情在站中结。”这是新区街道建设红旗驿站时提出的任务使命,通过“双长”议事会、驿站“红管家”和“小院故事坊”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街道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毛细血管’,树起了居民家门口服务的“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