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显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精神内涵、道德修养方法等作为传统文化教育这门课程的首要目标传授给学生呢?
首先,在生活体验中学习。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如在学习“缓揭帘,勿有声”时,教师引导孩子熟记,不管是出入教室还是如厕时,做到轻轻开门、关门;学习“置冠服,有定位”时,教师引导孩子回到家里,把衣服有序地挂到衣架上。类似的生活体验式学习还有很多,教师要教给孩子举一反三。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其次,在诵读体验中积累。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方法是读,教师先引导学生本色地读、纯粹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悟地读、用心地读、边读边思考,再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读,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积累与积淀。优秀传统文化荡涤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诵读中收获着优秀传统美德的种子。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懂得了真善美、假恶丑,知道了荣辱与是非,开阔了视野,美化了心灵。
最后,在活动实践中拓展。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学生读经典原文、背经典篇章、讲经典故事、唱经典歌曲、说经典人物、演经典剧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我,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索、自主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知行合一”是传统文化教学的本质特征,在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要指导孩子在广阔的生活领域里实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点滴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