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时我还没有毕业就有了工作,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很大。”7月16日,在青岛市的一家上市企业内,聊城市医药技工学校2016级毕业生于永春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于永春在学校学的是药剂专业,毕业前半年就来到这家公司实习,在灯检车间做质量检验工作。由于他工作仔细勤快,在毕业后公司就和他签订了正式的劳务合同。
“于永春的家庭比较困难,上学的时候我们还为他申请了助学金。”据该校教师王立科回忆说。如今已经工作4年的他薪酬待遇比较丰厚,还能给家里贴补不少。于永春的经历是聊城市医药技工学校毕业生的一个缩影。
“订单式”培养深耕校企合作
历经三十余年的稳步发展,聊城市医药技工学校始终立足于医药健康产业技工学校始终立足于医药健康产业,形成以医药卫生、康复理疗等行业为依托,以药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特色的办学模式,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以“订单式”培养为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培训。
“我们学校计划突破中高职衔接通道,为学生学历提升创造条件。”市医药技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在原有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联系省内高校,力争三年设立‘3+4’专业,让中职生也可以上本科。”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该校根据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青岛华仁药业、聊城利民药业等医药企业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对接,助力毕业生进入未来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医药、康复领域,实现人生梦想。
巧打“组合拳”推动教学改革
学校以教育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则要以德树人。遵循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宗旨,该校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体系,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学校改善校园文体、安全设施等办学条件,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强健体魄,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活动,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学生传承好工匠精神。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将对学校的教师在专业、层次、年龄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选拔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学校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请进来走出去,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打好有力的师资基础。”教务科的何静老师说。
市医药技工学校将围绕国家医养健康战略,依托现有药学、康复技术专业,争取明年增设医药经营等专业,集中全校之力打造至少三个特色专业。规范专业课程设置,每个专业打造两到三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开拓“新思路”扩大招生规模
近年来,市医药技工学校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让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学生接受适合的中等职业教育。
今年,该校将拓宽招生范围,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入校学习,并帮助困难学生按规定完成职业技能学习,精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继续发挥学校在护理、康复技术、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行业专业优势,通过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该校招生办薛广义老师告诉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招生的招生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招生积极性,畅通招生渠道,力争从2020年起年起,,每年新生入学人数可以达到500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