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09 17:36:21

  7月20日,阳谷县阎楼镇赵堂村东南角的赵堂村公墓里,几根简单的纸扎插在两个墓碑周围。“这里安葬着村里刚刚去世的两位老人。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下决心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好。从群众的反应上看,对公墓建设是非常满意的。”阎楼镇相关领导介绍。

  当日,全市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在阳谷县召开,阎楼镇赵堂公墓是观摩的第一站。在公墓入口处,立着一块非常醒目的宣传栏,上面展示着墓园效果图和情况介绍等。“公墓建设初期,我们心里也没把握,不知道这项工作能不能顺利推动。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逐户调查,宣传政策。建设公墓让老百姓有地方安放骨灰,有效解决了村里的散埋乱葬现象。”阎楼镇相关领导说。据介绍,赵堂公墓是闫楼镇人民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在全面考虑闫楼镇人口分布、地域划分、土地性质、群众基础、经济状况后选择的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该公墓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规划建设骨灰寄存楼500平方米,吊唁厅200平方米,墓穴3000个,建成后可满足周边8个村庄、万余人的丧葬需求。该镇在公墓规划建设时,让每个村选择5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族长参与,无论是骨灰堂、吊唁厅、停车场的布置,还是公益性公墓墓穴的朝向,都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大力倡树绿色文明新风,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大布乡公益性公墓,大布乡相关领导给观摩人员算了一笔账:“大布乡刘胡同社区李楼管理区每年大约有100余人去世,按照传统丧葬方式,每年需要20亩地,而建设公益性公墓,一年仅需不到一亩地。传统丧葬方式用棺材下葬,现在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每年可节约木材100立方米左右,可以节省资金100万元。此外,还能减少因上坟烧纸引发的火灾隐患、环境污染等。”

  今年,市委、市政府两办在《关于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实施意见》(聊办字〔2020〕1号)中提出“2020年底前,要完成县级绿色殡葬建设规划编制,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负责实施。各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至少建有1处县级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2—3处乡级或村级节地生态绿色公益性公墓。”聊城市各县市区算好政治账、民生账、生态账、经济账,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解决好群众的“身后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