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专家正在参观企业产品。
专家名片
李芳: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主任
张小锋: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苏航标: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合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郑志凯: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轻合金材料所博士、工程师
向朝建: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铜合金材料研究所高级
铜箔达到0.012毫米超薄精度,高强高弹铜合金用于5G智能终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8月2日,位于临清市的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迎来四位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他们为鲁西地区有这么一家实力超强的有色金属企业竖起大拇指。
中色奥博特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从母材加工、铜箔压延到表面处理全流程的高精压延铜箔生产企业,成功研发出具有高挠曲性、高频传输、高强高导等特点的铜箔产品,产品供给华为、三星等知名企业。如今,该企业如今又向一批制约我国铜加工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发起“总攻”。
随着5G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信号频率和传输速度不断增加,普通铜箔的表面粗糙度及微观组织结构已无法满足5G高频信号的传输要求。“因此,5G通讯用高频低轮廓度压延铜箔成为市场新宠,目前这种铜箔全部依赖日本进口。我们在粗糙度控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产品多项关键指标接近日本同类产品,但我们依然还有多项指标需要突破。”公司总经理黄金刚期待专家来“指点迷津”。
“铜箔粗糙度高主要是由于滚轴造成的,我们在滚轴表面处理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可以实现低成本表面修复。”张小锋给出了一套方案。张小锋介绍,除了表面修复,他所在的研究所还在真空镀膜方面有技术优势,这对该企业提升铜箔性能、增加产品种类等方面也很有价值。
“我来自钛合金研究所。咱们企业不少铜镍合金产品用于航空航天业,钛合金也是航空航天器材的重要材料,我们可以合作,进行一些钛合金产品的研发。”苏航标说。
“助理,抓紧把专家们的联系方式留下来,我们加强沟通合作,尽快过去进行接洽。”听了专家的话,黄金刚兴奋地说,“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市科协送来这么好的专家上门指导活动,我们要用好专家资源,强强联合,尽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