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尝尝,我们这儿的葡萄可好吃了。”
8月5日,在东阿县姚寨镇北张村,一座座大棚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张连东忙活了一大早晨,采摘的葡萄装满了白色的货筐。休息时,他一边擦汗,一边坐在小椅子上与记者聊起来。
“葡萄甜,我们心里更甜哩。”张连东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张连东是视力二级残疾,妻子是肢体四级残疾,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曾经,一家四口就指望着家里土地的微薄收入生活。
因为生活困难,张连东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了政府的救助,张连东一家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但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家庭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夫妻二人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张连东所在的北张村是葡萄种植特色村,很多村民靠种植葡萄走上了致富路。“我们有时出去走走,看到有些村民发家致富,心里就很羡慕,就想做些什么多挣点钱,哪怕苦一些累一些都没问题。”想法有了,但几万元的租棚费用让两人望而止步。
2016年,在村干部的协助下,他们申请了5万元的财政全额贴息扶贫小额信贷,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有了这些钱,张连东建起了第一座葡萄拱棚。在葡萄棚里,视力模糊的张连东听妻子的指挥干些重体力活,妻子杨连红腿脚不便,就在大棚里修剪葡萄,干些轻体力活。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明也时常到张连东的大棚里走走看看,做好指导,夫妻二人逐渐学会了葡萄种植管理技术。
2017年,他们又利用金融扶贫贴息贷款建起了第二座拱棚。“以前看到别人种葡萄,认为这是件简单的事情,自己种棚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需要施肥?怎么预防病虫害……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开始却难倒了我。”为了保证葡萄的品质,夫妻二人也学着别人为自己的拱棚葡萄罩上了防鸟网,平时没事就往别人大棚里钻,跟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2个拱棚里的葡萄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为了养好葡萄枝,提升品质,我就适当控制产量。去年行情不是很好,我这个大棚也收入了将近1万元,看长势,今年也不赖!”张连东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有了种植葡萄这份收入,再加上国家一系列帮扶政策,张连东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张连东的女儿张杨考上了泰安职业学院,每年有7800元的助学金,儿子张鑫瑞读小学5年级,不但学杂费全免,还有500元的助学金,张连东有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和80元的护理补贴……如今,张连东一家年收入近27000元,一家人越干越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