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09年5月23日的《聊城日报》,一篇题为《相依为命人是五岁小娃娃》的报道仍让人揪心不已,这篇文章报道了冠县斜店乡5岁的幼童郭檬和父亲郭永光相依为命的事。如今,11年过去了,这家人过得怎样?日前,记者走进了这个家庭。
走进郭永光的农家小院,有一种宁静安祥的感觉。当年5岁的幼童已长成大小伙子,当初几乎天塌下来的家庭的“伤口”早已愈合。
变故突如其来
2008年8月的一天,30岁的郭永光骑摩托车去县城接妻子,路上发生车祸,当他醒来时已是3天后。几经辗转治疗,郭永光最终保住了性命,但双手失去了劳动能力,被鉴定为肢体残疾二级。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此时,妻子因欠下的高额医疗费选择了离家出走,抛下了年仅5岁的儿子和身患残疾的丈夫。
5岁的郭檬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每天给爸爸做饭、喂饭,照顾爸爸的起居。医生对郭永光说每天用热水泡手有助于功能恢复,小郭檬记在了心里,每天给爸爸打热水泡手。有一次,热水瓶打翻了,小郭檬的手上烫起了水泡。5岁的小郭檬撑起一个家的事经媒体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很多好心人为他们送上治疗费、米、面、油等。一份份爱心汇聚,让这个身处困境的家庭感到了温暖和力量。
让每天过得忙碌且充实
在乡亲邻里的帮助下,郭永光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时期,他接受了家庭的变故,也逐渐适应了身体的不便,“为了老母亲,为了儿子,我要重新振作起来。我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他的眼神由以前的迷茫变得坚定。
通过康复锻炼,郭永光的右手逐渐有了力气,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2010年初,郭永光做起了养殖肉羊的生意,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养殖规模逐渐变大。后来,他又养殖小型犬,还帮亲戚拉水果。那几年,郭永光每一天都过得忙碌且充实,背负在身上的债务也越来越少。郭永光肢体残疾二级,其母亲陈玉华听力残疾一级,2014年,郭永光一家被列为斜店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这让郭永光信心更加坚定。
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如今,郭永光一家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乡里为其申请了低保,他和母亲都享受着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儿子读书,每年有2000元的助学金,每学期有15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郭永光平时务工也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前不久,乡里又为他安排了光伏扶贫公益岗的工作,他在村里当起了光伏政策宣讲员。
“用‘修复翅膀,重新起航’做我的微信名,就是想激励自己,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一切也可以越来越好。”郭永光告诉记者。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如今,看着身边安详的老母亲和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郭永光感谢那个决心修复翅膀重新起航的自己,感谢党和国家一直挂念着像他一样的残疾贫困家庭,感谢一直帮他走出困境的扶贫干部和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