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8-16 17:40:15

 

▶“红色聊城·我家乡的英烈故事”全市中小学生优秀作品展现场

  激活红色基因

  秋初的水城,绿意葱葱,生机盎然,这片红色热土孕育着无限希望。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切切嘱托和冀望。

  近年来,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方法,丰富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英烈故事,激活红色基因,让聊城的红色记忆永远不褪色,让每一位聊城人都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

  聊城,是一方英雄的红色土地,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这里是山东省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全市在册的知名烈士达4525名;这里曾因创建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国共合作抗战典范;这里承载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这段气势恢宏、彪炳史册的光辉历史。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如今,英烈们凝结的精神品质,已成为鲁西儿女新时代汲取前行动力的源泉。

  如何让红色记忆历久弥新,让革命火种永续传递?近两年,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红色文化内涵,通过“争当国旗卫士”“英烈故事进课堂”和“红色聊城·我家乡的英烈故事”征文、“童心向党”小讲解员培训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活动热潮。最近,仅“红色聊城·我家乡的英烈故事”征文活动就收到稿件3289篇。

  今年5月初,聊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了“红色聊城·我家乡的英烈故事”征文活动,作家、教师、英烈后代、中小学生以及普通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拿起笔,追忆战火岁月,讴歌民族英雄。“大专院校、中小学生投稿数量占了三分之二,冠县、阳谷、东阿、临清等县市的所有中小学校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全市50多所中小学校的1600多名学生发来征文。”聊起此次征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坦言,参与人数之多,有些出乎意料。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说,下一步,在全力做好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将携手党史等部门开展抢救一批、挖掘一批、提升一批、宣传一批“四个一批”系列活动,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

  这几天,聊城市双拥展览馆内人头攒动,一拨拨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红色聊城·我家乡的英烈故事”全市中小学生优秀作品展。“希望通过阅读红色主题作品,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孩子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展览现场,不少家长和孩子拿出手机将优秀作品逐一拍下来。

  追思怀远,纸短情长,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起,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被广为传颂。

  韩秀婷的作品《“血水井”的故事》荣获一等奖。在冠县桑阿镇前李赵庄村,一口枯水井被淹没在庄稼中,井壁周围长满了苔藓,深邃的井底已经淤积。井口旁赫然竖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血水井”。77年前,20名手无寸铁的村民在这里被日军残忍杀害,一个一个被推入井中……“家乡的那口井是我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韩秀婷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老师,她常常给学生们讲述家乡的革命历史、英烈故事,很多人通过她了解到当年那段烽火岁月的惨烈。

  “英雄的精神,在我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聊城实验中学初二学生潘向阳的心灵触动,来源于半面破旧的军旗。

  “我参观过一个军事博物馆,在不显眼的展柜里有一面残缺的军旗,颜色也不再鲜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半面军旗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潘向阳向记者讲述,在长征时,两位红军战士在追赶部队的途中,遭遇敌人伏击。济南籍战士弥留之际,从怀里掏出半面军旗,交给聊城籍战士:“这是我们团的军旗。军旗在,我们团就在。军旗没了,我们团也就没了。你保管好它,一定要带回大部队!”两位战士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潘向阳,他认真写下这篇《半面军旗》。挖掘红色故事

  从血雨腥风的革命时期到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聊城都涌现出一批闪耀着时代精神、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要让这些精神深入人心,口口相传,还要充分挖掘这些精神的载体,讲述更多感人故事,将“红色种子”撒播到更多地方。

  曹宁是市干休所的工作人员,在看到征文启事后,他整理了7名老军人的口述材料。“年纪最大的已经90多岁,记忆力减退,听力也严重下降。”为挖掘出感人的故事,还原故事细节,曹宁就伏在老人的耳旁,像儿女与父母唠家常一样耐心地沟通交流。“这些红色记忆是我们的‘根’和‘魂’,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挖掘、整理、保存,可能就会永远消失了。”曹宁动情地说。

  身居北京的退伍老军人解成,在来稿中娓娓讲述了解占柏烈士的战斗人生,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解占柏烈士是我的三爷爷,是聊城地区抗战时期的著名英烈。解占柏只有一个儿子,但英年早逝,唯一的孙子对爷爷解占柏的事迹并不了解,故委托我撰写此文。”解成说。

  征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收到解成老人的来信后,他们当即与其进行了联系,就进一步丰富解占柏烈士事迹材料的问题,与解成老人达成共识。同时,搜集、整理了原茌平县抗日大队大队长张化夷老人口述的关于解占柏牺牲经过的史料。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制胜的密码、精神的归宿,在不同的时代写就精彩壮丽的篇章。今日之聊城,正秉承红色精神奔跑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保护和利用好红色资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发展之路。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