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利在为当地患者看诊
重庆彭水,山东聊城,一个地处武陵山区,一个位居黄河沿岸,两地相距1600公里,但国家的扶贫政策,让两地的友谊越来越深厚。近年来,聊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接连派出多批医务人员到彭水县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帮助当地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并给当地群众送去健康福祉。
今年5月9日,聊城市23位医务人员踏上远赴重庆市彭水县的帮扶之路,茌平区人民医院综合内科主治医师杨克利就是其中之一。来到彭水后,根据帮扶医院业务需求及支医人员的专业、技能特长,有着15年消化内科系统疾病诊治经验的杨克利被安排到彭水县绍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眼间,帮扶时间已过去三个月,他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让不少患者重获健康,也为当地的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积极帮扶当地患者点赞聊城好医生
去年,杨克利的两名同事到彭水县开展医疗帮扶。在与他们交流时,杨克利得知,当地的基层患者看病很不方便,“作为一名医者,我也应该为当地的医疗发展作点儿贡献。”在杨克利心里,到彭水县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是自己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于是,怀着医者帮民纾困的情怀,他主动请缨,踏上了千里帮扶之路。
到彭水县绍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后,杨克利很快克服了饮食文化差异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困难,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杨克利发现,当地的医疗设备虽然很齐全,但是由于胃镜检查技术开展得较晚,内镜操作人员相对不足,所以该卫生服务中心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上还存在不足。于是,杨克利与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沟通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逐步开展结肠镜检查、镜下组织活检、胃肠息肉高频电切等新技术。
新技术的开展,让当地不少患者重获健康,73岁的李大爷便是其中一位。前不久,李大爷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入院治疗。入院时,李大爷呈现恶病质状态,饥饿感明显,但只能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与家属充分交流沟通后,杨克利在无痛胃镜下为李大爷进行了胃管置入治疗。现在,李大爷的身体状态已明显好转,每次看到杨克利,他便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山东的医生技术真好,太谢谢了!”
受益的患者还有很多。在杨克利的努力下,绍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胃肠镜检查技术实现了新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三个月时间内,他协助该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胃肠镜检查102例、胃镜86例、结肠镜16例;镜下检出食道癌1例、胃癌1例、消化性溃疡15例、胃肠息肉10例;镜下活检10例,胃肠息肉高频电切术5例。
授人以渔把经验留在当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克利深知,如果不把自己所擅长的技术和经验留在当地,那么帮扶期结束后,所帮扶的医疗机构还是无法实现技术突破,当地的群众也就无法真正享受到医疗帮扶的益处。
于是,做好“传帮带”成为杨克利的又一重要任务。三个月来,他在彭水县绍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以“无痛胃肠镜宣传普及”“消化道内镜临床应用”为主题的业务讲座,手把手教年轻内镜医师掌握胃肠镜的检查操作方法。同时,他还在全院开展《十八项核心制度解读》讲座,着重强调了医疗安全的重要性,避免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水平,规范医护人员依法依规开展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聊城和彭水虽然相隔1600公里,但是借助新时期医疗帮扶政策,两地都成了我的家。看到当地医师有所进步,我很开心。希望在接下来的帮扶期内,我能尽最大努力多教给他们一些诊疗知识,和他们一起为当地基层百姓筑牢健康屏障!”杨克利充满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