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花镇”,对于冠县甘官屯镇包村干部许恒刚、扶贫专干李子绍和户籍民警郝亮来说,这是个过去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他们却在疫情防控期间两次驱车前往,为贫困群众李翠平解决了20年都没能解决的户口难题。
20年前,李翠平和丈夫李子渠在陕西打工时相识相恋,便跟随他来到甘官屯镇。在这里安家后,因为李翠平一直怀不上孩子,夫妇二人四处求医,花了不少钱。2014年,他们七拼八凑盖了4间北屋,2015年冬天,孩子降生,幸福生活似乎在向他们招手。
然而,意外发生了,一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几乎要了李子渠的命,家里的“顶梁柱”瞬间坍塌。看着刚满月的孩子和躺在床上的丈夫,李翠平常常暗自流泪。
还有一个“死结”缠着李翠平,她来冠县后,陕西当地注销了她的户口,她和李子渠只是事实婚姻,无结婚证,李翠平也一直没有户口,当然,儿子也一直没有户口。眼看着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着急得睡不着觉。
和她一样着急的还有甘官屯镇党委书记申延龙,“与柴米油盐等物质帮扶相比,为群众解决户口难题,进而能够享受扶贫政策,这是最大的帮扶,是从根本上的帮扶。群众的事绝不能拖,再难也要办。”他安排扶贫办的同志立即解决。
4月14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早上5点,天还没亮,郝亮、李翠平等6人驱车直奔960公里外的目的地。受疫情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多处关闭,临近中午11时,他们才找到一个地方休息。郝亮说,因工作原因,他经常吃方便面,但感觉那次的方便面最好吃。15个小时后,他们赶到了槐花镇,已疲惫不堪,顾不上休息,他们和当地公安部门迅速接洽,经过五六天的协调,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一个月后,他们再次前往,将事情办得妥妥的。
5月27日,李翠平办理完了落户手续,过了几天,她的身份证从陕西邮寄了过来。7月13日,儿子也顺利落户,折磨了她20年的问题解决了。
“把你的户口本拿来,让我们看看。”记者说。“好嘞。”李翠平一溜小跑进了卧室,把鲜红的户口本递了过来。“这么多年的心事解决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咱是老百姓,不会说漂亮话,但我打心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些扶贫干部,要不是政策好,要不是大家都帮我,我哪能有今天啊。”李翠平声音洪亮,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记者点评
干部作风就在群众心里
8月13日的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上,列举了“作风十弊”,浮皮潦草、粗枝大叶就是一种。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作风只浮在表面,面上的功夫没少下,但群众的真问题还摆在那儿。
甘官屯镇为贫困群众解决了积压了20年的户口难题,还是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去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办理手续,里面牵涉到家庭纠纷等问题,比较棘手,但这一问题不解决,扶贫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才有了风餐露宿的两次往返,直到把事办成。李翠平说,20年来,因没户口和身份证,她都没出过门,只能靠在家门口打工维持生活,都没想到有一天能落户。
贫困群众想不到的,扶贫干部办到了。作风建设的成效在哪?就在一件件困难的事中,就在群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