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张建国一记便是二十年。
张建国是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校长。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担任过教师、班主任、学科教研员、联合校副校长、教育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将青春挥洒在农村教育事业上,用恒心与毅力,做基层教育的“点灯人”。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张建国深知,振兴乡村教育,首先要跳出“农村”思维,以“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目标,全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乡村教育必须办出乡村的特色才有吸引力,单纯的应试教育在乡村是没有生命力的。”
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张建国积极探索适用于基层基础教育的草根教学模式,加强对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环节落实落细,努力构建属于乡村孩子的高效课堂。
此外,在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课程计划的同时,联校开全开足各科课程,并创造性地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北陶郎庄面塑”引进课堂。
“通过学习面塑课,孩子们既能学习‘非遗’技艺,又能传承匠人精神,让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张建国如是说。
如今,北陶郎庄面塑课已在联校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孩子从“非遗”课堂中学到了捏面塑的技巧,也在多彩的课堂生活中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建设优质乡村教师梯队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队伍是促进乡村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让教师资源‘活’起来,首先要改变现有‘老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局面。”自担任联校校长以来,张建国便把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联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管理方案,对教师的职责权利、考核奖惩作出明确规定,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上,倾听教师诉求,力求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前不久,联校教师陈建军参加了聊城市2020年暑假班主任培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建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培训、听课活动,并深入课堂听课,和老师共同研讨,营造关注教学科研、参与新课改的浓厚氛围。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也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张建国如是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张建国时刻不忘的座右铭。
为师二十载,他始终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并亲自执教常态课;身为校长,他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对待工作,张建国一丝不苟,“行之以躬,不言而信”是他始终不忘的行事指南。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教师要用自身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扬黄牛精神,把平凡工作做得非凡……”张建国说。
“身为教师,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能够一己之力,推动乡村教育更好地发展,为农村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张建国表示,自己将继续扎根基层,献身教育,努力做农村教育的“点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