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做梦也没想到许庄会变得这么美,更没想到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这么好!”目睹了许庄村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变,看着每年有数万名游客涌进村里,许占礼心里常常有一股莫名的激动。
2016年以来,茌平区肖家庄镇利用上级扶贫专项资金540万元,在许庄村、小高村等6个省定贫困村建设了14个扶贫产业项目。伴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肖家庄镇脱贫攻坚战场捷报频传,辖区群众踏上了实现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产业扶贫动力十足
近年来,许庄村依托大枣采摘节,持续提升全村硬件环境,打造了知青胡同、金凤广场、民俗展览馆等一批景点,聚集起强大的人脉资源,乡村旅游渐入佳境,扶贫带动力显著增强。
发展乡村旅游并不是许庄村产业扶贫的全部,光伏扶贫也让村民受益良多。
“这一块块光伏板就像是一张张‘阳光存折’啊!它们不仅是村里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村集体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撑。”8月11日,许庄村村委会主任许占亮指着村南池塘边的光伏发电站介绍说,2016年和2017年,许庄村利用上级扶贫专项资金先后建成了两座光伏发电站,去年,全村光伏项目共实现收益17.01万元。
肖家庄镇产业扶贫动力十足。2019年,全镇14个扶贫产业项目共实现扶贫收益83.05万元,全年为贫困户分红25.77万元,剩余资金全部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公益事业支出。
贫困群众增收无忧
“这250只兔子可是俺家的宝贝!一只兔子能赚5元,一年下来,能赚1万元钱呢!”8月12日,小高村贫困群众韩秀军说。今年3月,肖家庄镇扶贫办帮韩秀军把家里的废弃猪圈改造成了兔舍,山东汇富农牧公司免费给她提供了250只种兔,并派人手把手地教她养殖技术,给她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为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肖家庄镇党委、政府一方面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让更多贫困户“粘”在富民产业上,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挣“工资”,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蒋庄村贫困群众马洪军因患脑出血丧失了劳动能力,镇扶贫办为他的母亲张秀梅、妻子冯梅红申请了扶贫公益岗,主要负责村内环卫保洁。“在家门口就能‘上班’,真是太好了!”冯梅红说。
今年肖家庄镇设置了134个扶贫公益岗位,不仅让贫困群众获得了一份稳定收入,而且提升了各村的人居环境。
构建脱贫长效机制
“这次评比的前三名分别是蒋成强、蒋绍海、范绍军,奖品是每人一只新暖瓶……”近日,蒋庄村党支部书记蒋华全当场公布了上一周“双提升”工作的评比情况。
每周对贫困户“双提升”工作开展一次评比,是肖家庄镇扶贫扶志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该镇着力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为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和村集体持续增收,肖家庄镇对所有扶贫产业项目进行村级确权,并下放经营权限,加强监督管理,保障项目收益。该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采取“要素股份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模式,引导贫困群众转出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该镇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引导无生产能力的贫困群众利用扶贫资金入股扶贫产业项目,让他们轻松变“股东”。该镇还引入田源汇农业综合体,积极构建电商平台与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机制,努力拓展电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