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参会人员在东阿县铜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档案室,观看铜城街道退役军人“精准化服务,网格化保障”管理体系示意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梁丽姣□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梁丽姣通讯员韩劲松
“一中心两站”建成530个,519个村级服务站达到示范型和标准化建设要求,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借鉴精准扶贫经验,创新构建退役军人“精准化服务、网格化保障”工作模式,在全县推广“一人一档、一人一卡、一人一策”模式,共为13000余名退役军人分类建档立卡;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就业扶持,全力帮助退役军人解难题,推动“急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以提升体系治理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为主线,着眼退役军人的期盼和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从抓组建到强基础,再到精服务的逐级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得到有效推广。
● 三级覆盖 精细化管理
“哒哒哒……哒哒哒……”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根根细线穿过小小针眼,在梭子的律动中把布匹织在一起,一双双巧手,在早已被打磨得光亮的衣板上,裁出一件又一件时髦新潮的衣服……在东阿县铜城街道大店村服装厂宽敞明亮的厂房中,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在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
“这些工人大都是我们村的退役军人及家属,服装厂主要承接来料加工和订单制作等业务,年利润30余万元,每人的年收入都达2万多元。”大店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崔正臣告诉记者,“除了服装厂用工,村里的保洁员、水电工都优先聘用退役军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红色教育阵地、村史馆、文化俱乐部……大店村将退役军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服务站设立了一系列服务场所,为退役军人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是服务退役军人的“第一线”,是宣传政策、办理业务、答疑解惑的“第一站”。在村居(社区)服务站,党组织书记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民兵连长兼任副站长,对退役军人实行全链条服务管理,确保服务管理到末梢,真正实现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覆盖,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 一人一策 精准化对接
“这是《精准联系服务卡》,A卡张贴在服务对象家中,B卡贴在帮扶责任人家中,两个卡上均清晰地列明双方的信息和走访记录。”9月17日,东阿县铜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卓建雯拿着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精准联系服务卡》向来访者团介绍道,“精准服务责任人定期走访,及时发现退役军人需求,尽量在村级就地解决问题。”
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县推广“一人一档、一人一卡、一人一策”精准化服务模式,2700余名精准服务责任人按照不超过1:5的比例与退役军人结成对子,确保全县信息采集审核通过的13000余名退役军人有人联系、有人服务。“我们还为退役军人建立了纸质活档案,把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在个人档案里。”东阿县铜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卓建雯告诉记者。
东阿县铜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按照参战、带病回乡、烈士遗属、60岁以上老兵等10个类别,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建立精准服务纸质、电子双档案,记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政策落实、基本情况、个人诉求、帮扶措施等内容,对退役军人进行精准帮扶。
● 用心用情 精诚服务
“全体都有,敬礼!”9月17日,在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活动室内,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队员身着醒目的志愿者服装,列队整齐、精神抖擞、尽显风采。
“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奋战在全县经济建设、应急救援、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各条战线上,他们在双拥活动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引导退役军人投身经济建设,打造“双向服务”的良好局面。
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在服务中心成立“三师”接待室,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定期接待,业务科室轮流值班,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社会工作师按需到岗,为退役军人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和社工服务。目前,“三师”接待室共为180余名退役军人解决了实际困难,为1名退役军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谈心谈话、解疑释惑、精准帮扶,与退役军人面对面沟通……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各种方式,给予退役军人关心关怀,把温暖送到每一位退役军人的心坎里,切实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退役军人真实地感受到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