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王庄村扶贫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里,一株株鲜嫩的蘑菇从层层叠放的菌袋中探出头来,长势喜人。村干部王友河说:“一个个蘑菇大棚,承载着我们村脱贫奔小康的希望,提高了贫困户和村集体的收入。”
王友河介绍,2015年,王庄村依托省、市扶贫政策,利用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集中建设了14个食用菌养殖大棚。截至目前,该村食用菌养殖大棚已发展到35个,投产菌种量90多万公斤,主要销往泰安、青岛、潍坊、石家庄等地。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2016年底,王庄村顺利摘下贫困村的“帽子”,如今,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该村现有13户贫困户,按照项目扶贫方案,贫困户每年分红1260元至1600元不等。
“我每天主要的工作是对采摘下的蘑菇进行削根,这活儿一点也不累,我每天能削二三十筐,赚八九十元钱,别看咱年龄大了,也想靠双手实现自己的价值。”9月22日一大早,年逾七旬的村民王立月便在大棚里忙活起来。
王立月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一直靠种地维持生活,没有稳定收入。2016年食用菌基地建成后,他第一时间向村“两委”班子申请,请求加入零工队。看门打更、烧锅炉、给蘑菇削根……他用自己的双手叩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在基地工作,我们这些不能外出务工的老人也有了生活保障,一年下来,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儿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谈及现在的生活,老人难掩心中的喜悦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