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0-13 17:02:39

  走更多的路,看更远的山。山东援助青海10年,聊城援青干部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9月1日,年平均气温仅有零摄氏度的刚察县就供暖了,这里自然环境的恶劣可想而知。面对高原反应、缺氧失眠、红细胞指标异常、语言不通等诸多难题,聊城援青干部在青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

  ●陈海蓉:鲁青两省有了远程同步课堂

  “聊城三中一堂课,山东青海两地听。这种远程同步课堂,实现了两省教学零距离。”曾任刚察县教育局副局长的陈海蓉说,经过1年多的努力,他们用山东的力量,解决了海北州的难题。

  有一个义诊的故事,让陈海蓉感受颇深。刚察县牧区开展义诊活动,一名小学生带着8位家人来看病。“因为家长都不会说汉语,孩子是家中学历最高的人,会说汉语,可以说,孩子引领着一个大家庭的发展。”陈海蓉以此强调教育对于刚察发展的重要意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陈海蓉非常推崇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并在工作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2017年,聊城对接刚察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2019年5月,远程同步课堂上线,同时上线的还有远程同步培训、校长论坛等;2020年,第5批青海班学生到聊城三中就读……马不停蹄地调研,并尽快补齐刚察县教育的短板,陈海蓉不遗余力。

  ●张西坤: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张西坤是聊城三中的教师,在完成1年半的支教任务后,他又申请延长支教时间。3年支教,张西坤圆了自己的支边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学生进行家访。”张西坤原以为家访是针对某一位学生,没想到,家访要到每一位学生家里,更没想到的是,早上8点天不亮就出发,一天需要行车300公里。“遇到下雨天,高原行车就危险了,很容易出现事故。”张西坤告诉记者。

  “一名初二的学生,暑假期间去挖虫草赚了5000元,他就不想上学了,只想着挖虫草。”面对这样的情况,张西坤和当地老师的想法一样,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老师家访需要走很远的路,也很危险,但是能和家长交流,确保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尽管已经回聊城一年多,张西坤依然记挂着他的青海学生。

  ●刘志恒:完成海北州第一例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需要主刀医生、麻醉师、助手,这些当时刚察县医院都没有。作为聊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初到刚察的刘志恒开展了一次业务培训,用机械手臂穿针引线,模拟手术,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刚察医务工作者熟悉业务。

  一天下午,医院来了一名藏族妇女患者,50岁左右,接诊时患者已是疼痛难忍。经初步诊断,患者为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如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如送到西宁诊疗,需要3个半小时,刘志恒建议在县医院进行手术,但患者家属不同意。医患双方交涉1小时后,患者家人终于同意在县医院进行手术。刘志恒像得到命令一般,小跑着进入准备好的手术室。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脱离危险,住院7天后,痊愈出院。

  后来,刘志恒向患者丈夫询问,为何同意在县医院进行手术?患者丈夫回答:“家人们都说要相信聊城医生,一定能救治好,我才同意手术的。扎西德勒。”

  援青干部经常用“人住下、心住下、工作住下”来形容他们的工作。当他们回乡时,带走的不仅是3年的磨砺和奉献,更是长久的家国情怀。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