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催生“双主体”协同育人质变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0-13 17:08:29

 

  高职教育如何破解校企深度融合密码,走出校企间缺少有机衔接的实体性机构、校企合作办学资源难以整合、校企互动机制不顺畅等困境?

  如何让校企融合生长、优势互补、利益均沾、成果共享?

  怎样达到校企合作“霞鹜齐飞”“秋水共长”的效果?

  ……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不仅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所需回答的“必答题”,更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的重要突破口。

  “面对挑战与难题,必须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眼全局、落实政策、解决问题,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龙海语气坚定地说。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实践探索,以企业主导型融合实体为载体,以“三二一”运行机制体制为链条,以国家、省、校三级现代学徒制为融点,以“三教一构”改革为驱动,倾力打造“三三三”网格运行区块链,推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现内核质变。

  三级现代学徒制——打造校企合作接合点

  “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企业最有发言权;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学校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应坚持自身的主体地位。”学校党委书记靳凤莲说道。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学徒制为契机,分析研判利益点、分歧点、强弱点,以企业为主导,建立融合实体,并结合学校的特色,把握好育人度,实现校企“二元主体”协同育人由量到质的嬗变,达到育人效果最优化。

  “上手快、规则性强、适应性强、用得上、留得住、素质高。”这是“乖宝学院”成立以来,聊城乖宝集团对该校学生的一致评价。

  “乖宝学院”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在真实物流岗位上干,真刀实枪干,按照企业规章和工作流程干,按照准员工的标准干,不仅缩短了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也让校企合作拥有更多发展可能。这也是学校全力推行三级学徒制的一次有效实践。

  如今,学院与中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中通学院”,通过学校与企业互选、学生(徒)与企业互选、校企与师傅互选、学徒与师傅互选“四方选择”,及岗位认知与基础训练、岗位专项训练、岗位综合实习“三阶段”岗位能力培养,让合作有了实质性的内容。此外,在调研东阿阿胶制胶工艺和销售岗位的需求后,学校倾力打造“阿胶学院”,构建“双元+特定+依托”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协同育人实体注入活力。在联合建设老年健康产业专业群,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基础上,学校还与新凤祥集团开展合作,共建“新凤祥产业学院”,建立文化旅游、智能立体化养殖、有色金属机电一体化等实训基地……

  “目前,在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运行体制系下,聊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实现了由订单班向混合实体的转变,新增混合实体等共计8个。”靳凤莲介绍。“三二一”运行体制——为校企合作提供机制链

  “企业主导型二级学院主导的命运共同体,依赖于科学的治理机制和能力。”徐龙海深有体会。

  学校在治理体系和能力上下功夫,以“三级”治理机制为实体运转铺轨,成立由学院院长、合作企业负责人组成的企业主导二级实体领导小组,并建立实体工作办公室,构造校企沟通常态化机制。此外,育人实施小组由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企业带教师傅组成,负责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实施等。

  “从决策级‘导演’,到协调与管理级‘搭台’,再到执行级‘唱戏’,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徐龙海如是说。

  为给实体运行提供切实保障,学校建立了“双元”育人机制,学校根据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及用工标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及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同时,企业也将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工作管理办法》《学生考核评价办法》等,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并以现行职业岗位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项项体制机制的建立,为协同育人提供着坚定支撑,一项项举措的落实落地,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可能。如今,《校企“双元”育人资源共享制度》明确规定着双方在育训场所与岗位、教学资源、双导师队伍等方面的投入;《校企联合培养协议》约定了校企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奖助贷减免等方面的投入,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等,为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保障。目前,学校通过现代学徒合作实体设立奖学金50余万元,捐赠数控机床、教学车辆等1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三级”治理机制为校企接轨铺砖搭桥,“双元”育人机制为共育人才提供了指路明灯,投入成本分担机制为运行保驾护航。

  “三教一构”改革机制——为人才共育注入源头活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依托企业主导型二级学院,学校实施育训结合,推动“三教”改革。

  一改教师,建立起“选、培、用、考、励”五环节及“学校、企业、专业、岗位”四层面互动的双导师建设路径,锻造“身份、角色、利益”互融的“双导师”教师。二改教材,基于行业标准、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与岗位工作标准,开发适用于育训结合的活页式教材。三改教法,利用企业主导型二级学院有效资源,创新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改革要接地气,要契合企业发展和用人标准、岗位需求。”党委委员、校企合作处处长徐洪祥说。

  目前,学校已选聘山东省产业教授3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开发《汽车构造与原理》等育训一体的活页式教材20余部、职业技能培训包10余种、网络课程450门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53门。

  “此外,聚焦企业岗位,我校重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万金油’式人才培养,实现了从宽口径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系统培养,使学生既有突出的岗位能力,又要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徐洪祥介绍。

  结合中通客车对新能源汽车机电控制技术岗位(群)标准,学校构建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高度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轨、多岗、交融”课程体系和“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岗位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借助学校中通学院、东阿阿胶学院平台,学校对接聊城市“5+4”产业集群和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融合校企优质资源,集“产、教、研、创、服”五位一体,建设了山东省高校技术协同研究中心、山东省技艺传承基地、1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

  如今,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活力不断增强:2019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承办4次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校企共同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并在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研讨会上作典型案例介绍。

  发展至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6%,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适配性持续提升。“在‘三三三’网格运行链的引领下,我校将继续在工匠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指导、创新创业、双师型教师等方面凸显职教特色,努力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徐龙海如是说。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