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水色小苏杭,诗情画意金高唐。金秋十月,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高唐大地上徐徐展开——一望无垠的田野遍地金黄,香气扑鼻的果园游人如织,打扮一新的赛石花朝园姹紫嫣红。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美丽风景正在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高唐县以I型小城市试点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把人文关怀注入新型城镇化日常工作,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5.9%提高到2019年的52.3%,越来越多的高唐人体会到城镇化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路畅景美民心爽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这条路修得真是太及时了!今年雨季过后,北湖路路面坑洼明显增多了,我们小区业主正准备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呢,没想到县住建局已经封路施工了。”10月4日,高唐县蓝天小区居民王思军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
城区道路状况关系市民出行安全,也是城市功能和品质最直观的体现。今年以来,高唐县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在前期完成南湖路南段、官道街与政通路交叉口等重点路段道路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高唐县还计划改建滨湖路南延段、人和路
西段等道路,改造金城路、鼓楼路等道路人行道,加快推进唐公沟、果子市支渠城区段水系景观提升工程。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高唐县加快编制《高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各类专项规划,依法依规推进城市开发进程。该镇努力打造官道街、府后街、南湖路、北湖路等4条综合执法样板示范路;优化标志标线施划和信号灯设置,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推进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化城管转变,争创全市综合执法先进县;全面解决老旧小区不动产登记问题;优化物业管理体系,有序推进小区物业全覆盖。
农民就地变“上班族”产业支撑增强城镇聚合力
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驻地东南,一个占地100公顷的锦鲤产业集聚区雏形初现。锦鲤产业集聚区计划分三期完成,目前项目一期锦鲤养殖区已建成水面40公顷,锦鲤交易中心主体已建成,锦鲤基因库已动工建设,与天津农学院合作的水产研究所正在加快建设当中。
“农民可以就地变‘上班族’。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带动就业2000人,而且作为扶贫产业基地,还能为全镇50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有力保障。”三十里铺镇人大主席张瑞华介绍说,根据规划,该项目通过养殖销售、贸易销售、交易服务和集采集销,年销售额预计达2亿元,可实现税收1500万元,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力。
中国锦鲤文旅小镇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是山东省4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创建区之一。除了锦鲤产业集聚区之外,该项目还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新型社区,16个村庄、3300户村民将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产业支撑是加快城镇化的关键。高唐县按照集中规划布局、集约利用资源、集聚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帮扶思路,加快实施“841”工程,即培育特色产业集聚区8个、特色小镇4个、田园综合体1个。目前,中国锦鲤文旅小镇、高端平板量具产业集聚区等项目推进顺利,全县城镇聚合力显著增强。
入选省级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日前,高唐县在50多个申报县市区中脱颖而出,入选山东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承担建立县级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的试验任务。
成功入选省级试验区,得益于高唐县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下大力气补齐农村硬件设施短板。据统计,2019年该县民生支出2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6%,连续三年超过80%。
住房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之需。2017年以来,高唐县累计列入省棚改计划6156套,完成投资46.97亿元,目前大部分已交付使用;通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实施保障329户,补贴金额63.7万元。为补齐教育短板,高唐县新建双海湖学校与春长小学,改扩建高唐一中等4所学校,改造小学及幼儿园校舍50余处,2.37万名小学生享受到课后延时服务。卫生健康方面,该县建成智慧健康养老平台2个,县级公立医院与北京32家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为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高唐县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借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实行村级环境卫生承包机制,加强行业监管、提高保洁质量。该县积极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污水处理能力。抓好“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加快乡村振兴规划落地,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新型城镇化发挥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