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账、盘货、整理货架……10月9日,在冠县定远寨镇任洼村,百货超市老板熊书奎的生活不算忙碌,但很充实。看着站在柜台后的熊书奎开朗的笑容,不了解情况的人很难想到,他是一位残疾人。
2014年农忙时,熊书奎因驾驶农用机动三轮车不当,造成车辆侧翻。事故导致熊书奎大出血,最终令他失去了右腿。在住院治疗时,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变得一贫如洗。“住院住了2个多月,花了十几万元,最后也没保住腿。从那以后,自己情绪一直很低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熊书奎说。没法干重活,意味着没有稳定的收入。如何养家,成为萦绕在熊书奎心头最大的难题。
了解熊书奎的情况后,定远寨镇政府将他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也成为县税务局的帮扶对象。为了让家庭摆脱贫困,在帮扶干部的建议和扶持下,熊书奎开起百货超市。“干这个不需要搬扛重物,也不用到处跑,时间比较自由。”熊书奎感觉这种职业很适合自己。经过不断摸索,百货超市的生意逐渐步入正轨。乡亲们知道熊书奎的情况,也都来光顾。2019年,熊书奎家庭纯收入达到24276元,其中享受光伏发电及蔬菜大棚等项目分红资金5700元,他的脸上逐渐有了笑容。“虽然腿有残疾,但是我现在信心满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也可以把家人照顾好。希望广大残疾人和贫困户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之路。”熊书奎说。
任洼村扶贫专干任书兴是熊书奎超市的常客之一。购物之余,他常和熊书奎拉拉家常,了解他的生活情况。他十分佩服熊书奎:“书奎是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人。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很有上进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我稳定脱贫。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阳谷县郭屯镇辛集村5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庆忠前一阵子把政府精准扶贫的3万元贴息贷款全还上了。他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我通过养殖肉牛、包地种粮有了不错的收入,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了,就提前把贷款还上。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我们要懂得感恩,更要讲诚信。”
2015年,李庆忠的老伴突发脑梗塞瘫痪在床,30多万元医药费让家庭陷入贫困。2016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摘帽,但摘帽不脱政策,这些年郭屯镇政府一直把他视为精准扶贫对象,在政策、资金上持续帮扶。
2019年,李庆忠获得无息贷款3万元,发展家庭养殖业,一共买了4头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肉牛已经发展到7头。今年,他卖了2头小公牛,收入3万多元;承包了村里的1.6公顷田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季收入2万元;大女儿研究生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政府的各种补助款源源不断……家里日子好过了,前段时间李庆忠就把3万元贷款全还上了。
辛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波介绍,全村像李庆忠这样的贫困户共有7户,政府对他们帮扶照顾力度很大。以李庆忠家为例,他妻子除了每年享受2000多元的低保金,每月还有10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80元的护理补贴;村里建设了扶贫大棚和光伏发电站,每年他家能收到4000多元的分红;在扶贫部门的协调下,他在家附近建起了600平方米的养牛场;镇村干部隔三差五上门走访,政府逢年过节为他家送米、面、油等慰问品……
“政府对我们太好了,一直扶着我们朝前走。我们自己也要勤劳,养牛、种地、打工,样样都干。我们知足、感恩、讲诚信,有了钱就把贷款还清了,不拖欠。”李庆忠笑呵呵地说。
郭屯镇扶贫办主任孙广武介绍,全镇现有475户摘帽后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不少贫困户靠金融扶贫政策,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带动了其他贫困群众致富,共同奔向小康生活。
不等、不靠,苦干、实干,靠养殖山羊致富,这是高唐县梁村镇琉璃庙村贫困户赵德杰的励志故事。
“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我才能脱贫致富。”10月9日,看着羊圈中活蹦乱跳的山羊,赵德杰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赵德杰与妻子高红美之前生活安逸,日子过得简单而幸福。2014年,在一次干农活时,妻子腰部不慎受伤,造成肢体二级残疾。自此,赵德杰开始带着妻子四处奔波求医,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沉重的经济压力,让赵德杰一家的生活变得困难。
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赵德杰一家迎来了转机。2016年,赵德杰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帮助夫妻俩办理了低保,并申请了精准康复及无障碍改造项目。为了帮助其脱贫,在分析市场行情并征求赵德杰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书记和帮扶责任人建议他搞养殖。赵德杰听从了建议,燃起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搞养殖最重要的是防疫。需要书籍,帮扶责任人周璐璐就为赵德杰找来防疫相关书籍;需要专家指导,周璐璐就为他联系县畜牧局的专家,有需要随时打电话请教。销售是关键,为消除赵德杰的后顾之忧,村党支部帮他联系了数家宰杀厂,宰杀厂在价格上给予赵德杰优惠,使赵德杰在脱贫路上走得更快。
经过悉心照料,小羊们一天天长大,数量越来越多,由开始的8只增加到了现在近40只。
通过养羊,赵德杰一家不仅在2017底就实现了脱贫,还富裕了起来。“一只羊现在市价2000元左右。每天出去放羊,看着它们一个个膘肥体壮,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如今,赵德杰一家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经历磨难之后的幸福尤其值得珍惜,赵德杰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赵德杰只是梁村镇众多励志脱贫户的一个缩影。自从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梁村镇党委政府加强贫困户扶志工作,促贫困户由“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推进项目扶贫,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扶贫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