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将以落实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契机,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任务,制定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问题。”10月10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金同元在市国资系统集中学习时表示。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严格贯彻落实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精神,抓住“深化国企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重点做好“八大改革成效提升行动”,制定了全市国企党建暨深化国企改革创新任务清单,列出42项改革创新任务,以“四个保障”有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攻坚各项任务走深走实,持续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末,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105.2亿元,净资产47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利润8.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上交税费总额12.4亿元。
秉纲而目自张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
市国资委编制“十四五”规划则是推动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国资监管一盘棋的五年规划,是全面引领新时代国资国企工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规划。市国资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构建覆盖全国国资监管系统的三级规划体系”工作部署,积极对接融合全市发展战略,年初就启动编制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国有资本布局“十四五”规划。一方面全面摸清家底,开展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状况统计调查,摸底分类企业资产,夯实规划编制基础。另一方面创新编制方式,采取“整体打包,统一招标、分企编制、提供一揽子整体方案”方式,聘请高水平第三方机构提供编制服务,保障编制质量。目前8户国有企业已集中招标选聘了上海视野专业咨询机构,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在全省处于领先行列,10月底前审核确定规划编制纲要。
此外,为了更好地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市国资委将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搭建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聚焦产权、投资、财务等关键领域,利用大数据整合国资国企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有效融合,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目前部分模块已上线运行,10月底将实现整体上线,工作进度走在全省前列;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制定出资人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优化。相继出台加强企业投资、主业、招投标监督管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等制度,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日趋科学系统;深化集中统一监管成果,进一步摸清市直部门经营性国有资产,继续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市国资委监管范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下发,预示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全面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方位规划了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国企改革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是我们地方国资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遵循的重要指引。”金同元表示,市国资委将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努力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积极明细成效。
市国资委将按照“分类分层、一企一策、增量优先”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企业功能定位,依法依规指导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混改主要在子公司层面推进,积极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混改。对市级平台公司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制定混改方案,促进市场化转型。在保持控股地位前提下,稳妥推动具备条件公益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9户企业24个混改项目正有序推进,昌润集团通过转让权属企业创投公司、昌润钻石公司股权,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混改;聊粮公司与民企合资成立了国有控股粮食贸易公司;市土储集团、旅发集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聊城市重点基础项目建设。
此外,市国资委还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的“牛鼻子”,指导企业聚焦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落实全员业绩考核、实施差异化薪酬等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意见,逐步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常态化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结合确定的主业范围,加快市级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快打造成独立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旌旗猎猎击鼓催征
9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等。
为了保障民生、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市国资委督促各国有企业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有关政策。出台支持企业抗疫情稳经营促发展的十条措施,指导企业用好政策降成本、多措并举挖潜力、抢抓机遇拓市场,与各国有企业共同研究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运行;严格落实房租减免政策。11户一级集团公司共计为490余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500余万元,全年预计减免租金30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降低运营成本;加大稳岗扩就业力度,督促推动各企业坚持稳定现有岗位和深挖就业潜力并重,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助稳全市就业大局。市国资委搭建了统一招聘平台,18家国有企业面向社会招聘161人,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岗位占比不低于50%,全年可新增就业岗位约400个。截至9月末,市属企业在岗职工2.7余万人,职工队伍保持总体稳定。
市国资委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一方面完善激励考核措施,研究制定市属企业高质量双招双引考核实施意见,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专项创新基金,引导国有企业在“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投资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鲁西集团与中化集团合作,中化集团定向增发方案正在履行相关审批程序。积极推动市财信公司签署山东管网西干线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0.88亿元。全力推进中通客车大VAN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推动企业争取专项债券7.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