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重视疫情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0-18 16:57:35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了我国应对重大传染疾病的能力,也考验了每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病毒肆虐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问题依然会持续很长时间。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韩宗胜说,灾难过后,人们很容易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当我们在自身经历或者目睹他人经历死亡威胁以后,一直处于一种防御的应急状态,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韩宗胜说,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反复体验创伤事件的症状,如噩梦、闪回、侵入性记忆;保护性反应,如情感麻木、健忘症、认知回避等;唤醒症状,如惊恐反应、过度警觉、入睡困难,还伴有负性情绪(如悲伤和愤怒)以及负性认知(内疚感)。虽然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人类遇到灾难性事件的正常心理保护机制,但它使患者更难敞开心扉,持续情绪低落,对事情过分敏感,同时伴随失眠、焦虑易怒,没办法融入社会,人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改善这种状况。

  强迫症也是疫情后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之一,因为我们接触了太多关于病毒的信息,头脑里产生了不安全感。为了让自己降低焦虑,我们就会不断关注、反复思考那些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就会不断地洗手,反复地消杀。但是我们关注疫情越多,就越感到恐惧,越没有安全感,由此导致的强迫行为就会越频繁。在疫情过后,有些人依然会存在过度洗手或其他行为,这就是强迫症。

  “受疫情影响,还有可能出现疑病症,顾名思义,就是怀疑自己得了病。”韩宗胜说,他们接待过不少这样的咨询者,在听到他人感染新冠肺炎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稍微咳嗽或发热,就会担心自己是否已感染,这种不安全感不断地被放大,越想越害怕。即使外界的疫情早已过去,也会有极强的不安全感。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就会三番五次地去检查、排除疾病,即便检查的结果是没有感染,也不能打消他们头脑中的顾虑和猜疑。

  此外,有些人在隔离期间,在特殊的抑郁环境下,受单调乏味的生活影响,可能陷入负面低落的情绪中难以自拔。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出现抑郁症,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出现反应迟钝、行为缓慢、不愿意与人交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等症状,还会出现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等症状。

  韩宗胜提醒,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或亲朋好友出现了与上述心理问题相符的症状,应该引起重视,这很可能是新冠肺炎疫情过后遗留给我们的“心理疫情”。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想不开”,所以很难通过自己“想通”得到解决。我们应该像对待躯体疾病一样去看待我们的“心理问题”,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