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昌府区古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又来到了龙湾小区的贫困户许明直(化名)家里。80多岁的许大爷因脑出血后遗症不会说话、腿脚不好,他们兄弟都无儿无女,平时靠身体同样不好的妹妹照顾。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古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对他们特别关注,定期上门服务。
“这些护士大夫特别好,不仅给我们检查身体、调整药物,领着专家每年上门会诊,告诉我们健康生活的方法,还常常为我们讲解现在医保扶贫政策。我们现在知道生了病去定点医院住院,能报销很多钱,我们不再害怕住院了。”许大爷的妹妹说,家庭医生团队的上门服务解除了他们的小病小痛,而且让他们了解了医保政策,就医看病更加有底气了。在许大爷家中,还有一个装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的扶贫暖心包,墙上贴着医保政策和家庭医生联系卡,方便他们与家庭医生取得联系。
为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聊城市构建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实在在为民分忧减负,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含即时帮扶对象)享受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机构减免、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然而,让贫困人口少生病、不生病才是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为此,东昌府区医保局扶贫专班将医保扶贫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相结合,发挥家庭医生距离群众近、专业性强、群众信任度高的优势,要求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的同时宣传医保政策,并明确家庭医生工作职责、考核奖惩办法,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拨付经费和医保基金结算的依据。
东昌府区医保局的这项政策在全省开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扶贫工作相结合的先例,在全市医保系统推广应用后,为广大贫困人口提供了一个了解医保扶贫政策更直接的渠道,确保贫困人口及时享受到各项医保政策待遇。
按照政策,家庭医生定期送医上门,面对面地为贫困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对患病和有就医需求的人员及时处置,并联合医保局做好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此外,医保部门还要求家庭医生帮助贫困人员做好门诊慢性病和门诊“两病”等工作,如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办理门诊慢性病评审手续;对已经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的贫困人员,深入宣传医保帮扶政策;对申报慢性病评审未通过审核的,耐心解释评审标准条件,让贫困人员了解政策,理解评审工作;对符合门诊“两病”(高血压、糖尿病)标准的贫困人员,及时帮助办理有关待遇,指导协助病人就诊购药。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契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有关医保帮扶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及时整改、补齐短板,确保医保扶贫政策全覆盖。
目前,上门向贫困户宣讲健康知识和医保扶贫政策,上门了解重大疾病患者、严重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情况等已成为聊城市家庭签约医生的“家常便饭”,不少贫困群众因此获益。东昌府区张炉集镇后石槽村74岁的五保户李丁姐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直跟着弟弟居住,这几年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从去年开始多次住院,总费用25000多元,报销完后自己只承担了2000元。9月17日,东昌府区医保局组织家庭医生上门为她体检,她说自己最近胸闷,专家用便携式心电图机为其做了心电图,判断其身体没有问题,告诉她多休息。老人高兴地说:“这要不是国家政策好,俺哪能享受这种待遇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