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切实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质环境,聊城市启动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计划10月至11月在全市公共水域放流鱼苗600多万尾。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郭广臣介绍,增殖放流是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并将这些活体作为水域天然生物饵料,达到补充自然种群数量和改善水域质量的效果。“科学试验证明,每公斤鲢鳙鱼可从水中带出118.6克碳、20.04克氮、1.46克磷,对二氧化碳减排、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郭广臣说。
聊城市内河湖纵横,水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事业,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在修复渔业种群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渔业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确保增殖放流工作顺利开展,市农业农村局严把增殖放流各个关口,从方案制定、苗种招标采购,到检验检疫、监督验收等事项都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自2012年以来,聊城市共向东昌湖、东阿洛神湖、茌平金牛湖、高唐鱼丘湖、阳谷金水湖、徒骇河等城市水系放流了经过检验检疫的鲢、鳙、草鱼等苗种3000多万尾,群众踊跃参加,社会反响良好。
今年10月至11月,全市计划在东昌湖、望岳湖、徒骇河、高唐环城新河、大秦水库、陈集水库、位山湿地公园等公共水域放流鲢鳙、草鱼等苗种600多万尾,目前,阳谷、开发区等县市区已完成相关工作,其他县市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