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聊城市在东昌湖南岸金凤广场举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为进一步恢复公共水域天然渔业资源,优化全市水域生态环境,10月20日,聊城市在东昌湖南岸金凤广场举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上午10点,增殖放流活动开始。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市旅发集团工作人员、热心市民来到东昌湖边,把装载鱼苗的鱼箱打开,鲜活的鱼苗流入湖中,原本平静的水面瞬间热闹起来,一条条鱼儿活蹦乱跳。此次活动在东昌湖水系人工放流鲢、鳙、草鱼苗种50万尾左右。
在活动开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孝龙介绍,聊城市公共水域适合放流鲢鳙、草鱼等虑食性鱼类,鲢鳙、草鱼的体长应大于等于15厘米,人工繁育的增殖放流苗种应由具备资质的生产单位提供,其中,水生经济生物苗种供应单位需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并且放流前要经过药残的疫病检疫,合格后方可放流;禁止增殖放流巴西龟、食人鲳等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同时,根据聊城市的气候特点,最适宜放流的时间是春秋两季,具体时间是每年的3月—5月、10月—11月,放流时间最好选择天气晴朗、阳光充足的日子,放流地点应选择地势比较低、接近水面的位置。
“放流结束后,我们将在放流水域实施半年左右的鱼种保育工作,安排渔政大队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在东昌湖、运河进行水陆结合的巡查,发现偷鱼盗鱼等违规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理,确保增殖放流效果。”市旅发集团总经理张官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