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快乐学生,做幸福教师”,东昌府区河东小学教师办公室悬挂的一幅书法作品,于字里行间凝聚着河东人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
结合市、区教体局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中心抓好课堂教学,以校本教研为龙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推出“作业设计+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创新课改——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夯实常规管理为基础,创新教育教研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这是河东小学2020-2021学年校本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
这所始建于1925年的学校,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并未桎梏于陈旧的办学思路,而是不断追求创新。“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推出了‘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思路,向课程改革要质量。”学校业务校长孙秀敏介绍。
教学成绩的提升,始于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老师作业设计在特色作业、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推出预习任务单及当堂达标单,力争让学生做到堂堂清、堂堂懂。小组合作模式从课堂教学延伸至常态管理,变教为学、优带更优,力争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任务单会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写出段落大意,挑出自己的易错字,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学校教务主任张桂明介绍,“每节课,学生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深度教研——磨课促成长 赛课促发展
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课堂效率有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任务单梳理、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三方的平衡,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课前,我们会抽取几份任务单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并明确各组4位同学的具体任务,学生上台讲题时,也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引导。”教师王庆柔介绍,老师们也在通过多种尝试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考虑到疫情因素,本学期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校将小组合作的应用、任务单的设计及落实使用、单元备课全部融入年级组赛课中。
“年级组赛课时要体现本单元的教案、任务单等内容,并随机抽取各班一个小组组成赛课班级,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孙秀敏介绍。
“赛课随机选组,课程全方位‘晾晒’,直击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不足,有力促进了教师成长。”张桂明评价说。
持续发力——学生会学习 教师勇担当
“有的小组甚至会主动跟我说,‘老师,我们想上去讲一次课,不给我们小组加分也行!’。”孩子们的一席话,令教师段敬伟十分欣慰。
课程改革推进至今,从刚开始的害羞内向、小组合作时的无话可说,到现在在台上的侃侃而谈,组内合作的分工明确,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而同样向前努力的,还有这群可爱可敬的老师们。
“我们要以研究的态度抓常态教学。”孙秀敏的一句话,成为每位河东人的教研准则。每一次教案的制订,每一期任务单的设计,老师们都坚持从课标出发,对人教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教材进行调研,梳理知识的共性,探究高效化的教学策略。
“长方形是框还是面?这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都会争论几个小时。”段敬伟笑着说。学术争论到面红耳赤,是教研活动的常态,就算因集体备课加班至深夜,他们也毫无怨言。
“作为老师,孩子们的进步便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快速成长,更是职责所在。”孙秀敏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