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43岁的莫殿刚在他创业的第20个年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作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草根创业者,莫殿刚实至名归。
过去的20年,莫殿刚经历了3次重要的选择。前两次的选择和“创业”有关,这也是他得以入选“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重要原因。在第3次选择中,莫殿刚选择了加入民革,并因此走上“参政议政”的道路。
“蓄谋已久”的饭局
一场3个人的饭局,被安排在2000年10月1日,攒局的人是已在济南打拼了1年多,且销售业绩占到其所在部门销售总额近一半的莫殿刚,应局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表叔,另一个是曾经面试过莫殿刚的“同行”。
他们3个人的故事,要从莫殿刚毕业说起。1999年6月,莫殿刚完成了他在聊城师范学院计算机通讯工程专业的课程,等待“双向选择”就业。当时,这个专业的对口单位很少,聊城市信息中心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表叔引荐,莫殿刚如愿见到了该中心的负责人。经过面试,对方同意他到中心工作,后因自身原因,莫殿刚放弃了这个机会。但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直想找个机会请对方吃顿饭以示感谢。
半个月后,带着这个未完成的心愿,莫殿刚决定到济南闯一闯。谁也想不到,这个男孩凭着一股韧劲,在半年后竟成了其所在信息技术公司的销售冠军。2000年国庆期间,莫殿刚回乡探亲,安排了这个当初未能兑现的饭局。
“在济南干得怎么样?”饭桌上,“同行”问起了莫殿刚的近况,“现在聊城也有市场了,你回来干也行。”
对方的几句话,让莫殿刚的内心泛起了波澜。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回乡创业。这是过去20年里,莫殿刚做出的第一次重要抉择。这次抉择,也决定了他此后的人生道路。
10月中旬,莫殿刚辞职回到聊城,成立了聊城天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几乎没有生意,但莫殿刚并未因此消沉,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惨淡的生意在第二年迎来转机。如今,莫殿刚的信息技术公司已有数家分公司。
盐碱地上的征服者
经开区广平乡丁莫村,鲁西北一个总人口不足900人的小村庄,是莫殿刚的出生地,也是他做出第二次重要选择的主要灵感来源。
初秋时节,田野里黄白相间,远远望去像一幅画。村头的养殖园里,垂钓者和着虫鸣的节拍走来,贴近水面嬉戏的鱼儿,听到脚步声迅速潜入坑塘,好不热闹!
谁也不会想到,这片占地33公顷、景色怡人的养殖园,在8年前曾是一片盐碱地。“原来这里有个窑厂,废弃之后,地面上荒草丛生。前些年修高速公路,又在上面取了一层土,形成了大坑。”莫殿刚还记得它的旧貌。
2012年,信息技术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莫殿刚,突然将视线转向了这片土地。“当时,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我寻思着可以在老家租块土地发展有机农业。”半年后,莫殿刚几经周折从村里租下这片荒废的盐碱地。
“盐碱地里不长庄稼,只能用来养殖。”莫殿刚说,2013年初,他投入500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第一年,由于缺少经验,莫殿刚损失惨重。“地面垫土少,8月份下暴雨,把鱼苗冲走了,直接损失40万元。”他回忆说。
以这次失败为教训,莫殿刚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自然生态养殖技术,彻底征服了盐碱地。2013年,他依托养殖园,成立了山东金玉粮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在,该公司每年销售鱼苗1500万尾,销售额高达1000万元。
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莫殿刚加入民革,既是偶然,也是选择的结果。2017年,他因法律问题,偶然结识了信发集团法律事务部主任张文景。张文景是民革党员,莫殿刚从他的口中,了解了民革的历史及其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我也想加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初识民革,莫殿刚便确定了要成为其中一份子的目标。后经张文景引荐,他如愿以偿,成为民革党员,并积极履行民革党员参政议政的职责。
2018年,他将视线聚焦到困扰城市管理的“老大难”——电动车管理上,通过调研完成提案《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的建议》,建议由政府出资对电动车实行挂牌管理,并制定适用的电动车管理地方性法规。
2019年,他和民革聊城市直十一支部的部分党员,前往茌平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关于推进茌平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建议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导村庄壮大集体经济。
因表现突出,履职积极,2018年和2019年,莫殿刚连续两年被评为民革“社会工作者先进个人”。莫殿刚谦虚地说:“公司的事占了我大量的时间,在社会工作上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今年疫情期间,莫殿刚积极响应民革聊城市委的号召,踊跃捐款,并筹措到100箱方便面捐给市人民医院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注民生,积极奉献,作为民革党员,莫殿刚一直行进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努力为城市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